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福建省福清市:想群眾之所想 聚發展正能量

2014年09月11日09:27  來源:人民網

近年來,福建省福清市著力轉變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的聲音、了解群眾的需求,從保障群眾利益的一件件實事做起、在一天天的變化中,讓群眾切身感受到發展帶來的好處,激發參與經濟發展、共建幸福福清的熱情,構建起黨委、政府與群眾共同研究、共同謀劃、共同推進發展和共享發展成果的良好格局,實現“政府想做”與“群眾想要”的有效對接。

搭建平台,零距離聯系群眾

市級領導挂鎮 實行“一挂到底”負責制和“四個一”工作制,即每位市領導在挂鉤聯系1個鎮街的基礎上,延伸挂鉤聯系1個企業(項目),挂鉤幫扶2個后進薄弱村(社區)和3戶困難戶、1名困難黨員,每月一次到所挂鎮(街)走訪調研,每月一次開展集中接訪,每月一次到企業現場辦公,每月召開一次以上基層重難點問題協調會。全市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共挂鉤聯系24個鎮街、46個后進薄弱村(社區)、50個企業(項目),93戶困難戶。目前46個后進薄弱村(社區)全部實現整頓轉化。

科級干部包村 建立“兼職委員”制度,安排504名市直機關部門(單位)科級黨員領導干部到農村(社區)兼任黨組織委員,推行“五個一”工作法,要求每位兼職委員“記錄一本民情日記、幫助解決一批重難點問題、健全推廣一套村級組織管理制度、形成一套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體系、牽頭組建一支村集體經濟發展志願服務隊”。截至目前,全市“兼職委員”共走訪黨員群眾2萬多人次,收集意見建議1萬多條,為村(社區)辦成實事近千件,化解矛盾糾紛800多個,引進發展項目136個,爭取幫扶資金1700多萬元,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普遍好評。

一般黨員聯戶 將“兼職委員”制度深化延伸至一般黨員干部,從包村向聯戶拓展,推出“村村見干部、戶戶見黨員”活動,全面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機關在職黨員進社區開展志願服務,每位黨員干部聯系幫扶1戶困難居民,每年為聯系對象辦1-2件實事,切實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發揮“無職黨員”設崗定責作用,全市組建1200多支黨員志願服務隊,8000多名無職黨員認領了社會治安、民事調解、技術培訓等崗位,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為貧困家庭、困難群眾辦實事、辦好事1萬多件。

構建機制,多層次保障群眾

健全投入機制 圍繞重大民生領域,推動新增財力、公共資源、工作力量向民生領域傾斜,逐步提高民生投入在公共財政支出中的比重,推動民生事業均衡發展,從2010年起,民生支出連續四年佔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60%以上,其中2013年財政民生支出達41.9億元,佔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74%,比增29.36%。

健全保障機制 針對困難群體生活保障的問題,積極推進社保提標擴面工作,並逐步提高城鄉低保、五保補助和被征地用海農民養老保障標准,目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合率達98%,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參保率分別達95%和99.9%﹔建立價格補貼聯動機制,2013年共為困難群眾發放物價補貼和節日食品補貼2141.85萬元﹔近兩年來,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1910套,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站、市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市社會福利中心等項目建設,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針對信訪群眾訴求解決的問題,建立信訪工作量化考評制度,推動信訪工作更加注重源頭預防、更加突出基層化解。針對被征地拆遷群眾利益保障問題,推出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暫行辦法,建立城鄉統一的10%生產生活預留地政策,並採取貨幣、土地、保障房等多種方式進行兌現,最大限度地保障群眾在項目建設中的合法權益,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發展帶來的實惠,更加積極主動地支持和服務發展。

健全考評機制 堅持將群眾是否真正得到實惠、群眾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作為檢驗和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尺,出台《2014年度績效管理工作方案》,把民生工作作為其中重要內容,堅持每月召開一次協調例會,對民生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常態化的跟蹤把脈、督促協調,並積極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退休老干部等對重大民生項目建設情況進行督查,共同推動。

分享成果,實打實服務群眾

回應群眾關切 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並進行匯總造冊,研究制定詳細整改方案,明確責任人、整改時限和整改措施,強化督促檢查,以好的整改成效促進教育實踐活動深入推進。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共建立36個群眾反映問題檔案,形成2000多份整改方案,共有57名處級領導干部、500多名科級領導干部參與其中。目前,已經在完善市政設施、強化“兩違”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高窗口服務水平和教育、醫療、保障等民生工作方面,初步整改1000多個問題。

站穩群眾立場 進一步擴大優質公共服務資源的覆蓋面,滿足群眾公共服務需求。近兩年來,緊貼群眾日常需要的教育、文化、衛生、計生、養老服務等公共服務,投入33億元資金,組織實施227項為民辦實事項目。累計完成53萬平方米校安工程,順利通過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驗收,推進與北京師范大學合作創建“改革創新綜合實驗區”,推動福清醫院新院、市婦幼保健院新院以及市文化藝術中心、體育館、僑鄉博物館、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中心、圖書館、檔案館、科技館建設等公共服務項目建設。

引導群眾參與 用群眾樂於接受、易於接受的方法,調動群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關心福清發展的責任感,主動融入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等中心工作,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有效破解產業提升、城鄉統籌、園區發展、生態保護等方面的難題。2013年,縣域經濟實力和縣域科學發展指標繼續保持全省第3位、第4位,綜合經濟實力提升至全國中小城市百強縣第31位,名列福布斯最佳縣級城市排行榜第29位,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萬元。

(福州黨建雲平台供稿)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