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堂黨課很精彩,形式新穎,內容充實、收獲很大,希望多參加這樣的黨課”。這是在內蒙古滿洲裡市“流動黨校”第一堂課上,合作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200多名黨員干部,在聽完內蒙古黨校文化與社會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王亞男、“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主題演講比賽優秀選手和市委講師團教師的黨課后,發出的真實感受。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滿洲裡市為滿足不同群體黨員干部對黨性教育的實際需求,積極拓寬培訓平台,創新黨員干部培訓模式,以成立“流動黨校”的形式送學上門,為黨員干部“加油充電”,促進黨性教育效果最大化。
“流動制”優化師資
“流動黨校”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延伸和拓展,由市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和市委黨校聯合組建,辦公室設在市委黨校。工作中“流動黨校”有效把握“流動”這一顯著特色,全面整合社會資源,主動送學上門,廣泛覆蓋基層,有效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果。
在師資隊伍選擇上打破單一的黨校專職教師構成模式,將全市“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主題演講比賽優秀選手、教育實踐活動優秀黨課講授人和自治區級以上專家學者、市委黨校教師、市委講師團教師等理論培訓力量進行有效整合,建立師資庫,以不坐班、不固定講課人的形式流動講學,在全市范圍內形成了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影響身邊人和人人上講台,個個爭當宣講模范的良好風氣,宣講者之間、宣講者與聽課學員之間交流互動、教學相長、互相促進,既對黨性教育進行了有效延伸,也增強了黨性教育的實效性。
“點菜制”形式新穎
根據階段性教學計劃和培訓重點,制定課程“菜單”,列出宣講人和宣講內容,各基層黨組織根據需要選擇課程,與“流動黨校”辦公室協商確定具體宣講內容和時間,對課程進行“點菜”。每次授課隻針對“點菜”的單位或部門展開,根據單位具體情況靈活安排講授時間。這種“流動黨校”精選制“菜譜”,黨員點題定“菜單”的靈活變通授課形式,改變了以往在統一的時間、統一的地點對學員進行統一內容授課的單一模式,減少了因單位工作忙碌導致學員參學率低的現象。同時,“流動黨校”的“點菜制”,使黨員干部能夠聽到自己想聽到的課程,將“要我學”轉變為了“我要學”,也有效地提升了教育培訓的效果。
“按需制”內容充實
“流動黨校”秉承基層黨員干部需要什麼就送什麼的理念,深入到口岸邊境、機關企業、社區街道等基層單位,與黨員干部面對面的宣講交流,從單位、學員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單位制定不同的課程,有效確保了授課的質量。設置了黨的理論知識、黨章、黨史、信仰建設、群眾路線與作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授課內容,開辟了“群眾路線教育精品黨課”、十八屆三中全會輔導、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試驗區建設政策解讀以及《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輔導等基層黨建知識講座,宣講教師們將理論教育作為核心,將信仰教育作為主線,結合身邊先進典型、真人真事進行深入淺出的宣講,讓群眾聽得懂、記得住,將黨性教育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實處,實現黨性教育具體化。
(滿洲裡市黨建雲平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