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來一個南瓜餅、三個鴨腳板。”6日中午11點40分,成都東城根中街3號的省委機關食堂糕點窗口外,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中秋假日,省委機關食堂還有不少來“蹭飯”的市民,而幾乎全年無休的省委機關食堂,早已是附近居民心中吃飯的首選地方。(9月7《華西都市報》)
以往,省委食堂是內部人用膳的地方,一般的人進不去,至於食堂裡面吃得是什麼,價格是高是低,外人很難知曉,因而引來種種猜測。而如今作為省級最高級別的機關食堂對外開放,不論是誰,都能自由的進入用膳,無疑有助於打破神密感。
現今從上到下進一步改進作風,機關工作人員到基層到群眾中去,與群眾同吃同住,這是走出去接地氣的一種,而將機關食堂對外開放,讓市民與機關人員享受同等待遇,是另一種請進來的接地氣。與機關工作人員在一個鍋裡打飯,一張桌子共餐,邊吃邊聊,更為親切,不僅可以感受機關人員真實用餐現狀,而且坊間的話語可以在此傳遞,機關工作人員接觸各類人員,可以聚集更多的民意和傳遞更多的上層信息。
內外人員一起用膳,明碼標價,沒有親疏之分,需要什麼點什麼,可以選便宜的菜也可以挑選貴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在這裡沒有貴賤之分,價格合理,平等相待,吃得開心舒坦,同時,可以設身處地的了解機關食堂真相,消除種種猜測,體現了官與民處於同一位置,官與民的距離拉得更近。
機關食堂不以盈利為目的,價格低,飯菜的質量又好,既安全又衛生,慕名而來者肯定不少,由此給公眾打開了方便之門,尤其是對外來者和孤獨老人等稱得上是雪中送炭,無須為用膳而愁悶,這是另樣的便民服務措施,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也是解決民生問題之一的好舉措。
誠然,原本是機關用膳的場地,而接納眾多的市民進入,對機關工作人員或多或少會帶來不便,吃飯時要排長隊,用膳時難挑選合適的座位,但是給自己多點不便,而給多數人以方便,這也是機關工作的要義之一,其樹立的是政府的好形象,好作風,獲得更多的贊許。
開放食堂談不上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能為群眾提供方便即使是小事也不小,通過小事,小中見大,感受到機關工作的變化,而更主要的是,通過省委食堂的對外開放,樹立起一道標杆,層層開放,惠及面將普開,更多的群眾將享受到這一實惠,這無疑是一種大面積的送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