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活動簡報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簡報》第405期

黑龍江省肇東、賓縣、富錦、東寧、饒河緊貼實際抓整改

2014年09月05日15:22  來源: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黑龍江省肇東市、賓縣、富錦市、東寧縣、饒河縣堅持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什麼問題突出就解決什麼問題,不斷加大整改工作力度,迎著群眾期盼走,力促整改見成效。

肇東市:暢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一是拆除“阻隔牆”。在城區,市級四家領導班子包聯城區四個辦事處,市級領導包聯34個社區居委會,市直部門包聯網格,民警和法律工作者進駐網格,機關干部包到戶。在農村,市級四家班子領導分片包鄉,市直部門對22個鄉鎮、186個村進行對接包扶,市直部門干部與鄉鎮干部編組,“一對一”包扶自然屯和治安戶、典型戶、域外能人戶、留守戶、貧困戶、信訪戶、不和諧戶。二是建立“直通車”。開通“7711365”民情服務熱線,設立民意網站、民意微信,建起“一頭連市委政府、一頭連千家萬戶”的群眾訴求平台。建立市級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聽証會制度,每季度開展一次“市民開放日”活動。三是種好“責任田”。設立政務信息公開平台,對1593項行政職權和30項便民服務事項向社會公開。制定在鄉、村黨員干部中進一步移風易俗整治陋習的規定,全市186個村支部書記簽訂了承諾書,有6名鄉、村黨員干部大操大辦受到查處。64家單位在電視台進行公開承諾。四是建好“服務網”。把涉及民生的18個服務部門全部遷入市民辦事中心,鄉鎮和城區辦事處設立便民服務中心,村和社區設立群眾事務代辦點,形成3級便民服務體系。

賓縣:從小事改起多為群眾辦實事好事。開展“進群眾家門、解群眾困難、幫群眾致富、讓群眾滿意”主題實踐活動,下大力氣解決群眾反映強烈、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投入專項補貼資金150萬元,更換、新增校車50台,解決了原有校車車型小、不能滿足學生乘車需求問題。投資4800萬元,推進社會福利中心項目,切實提高五保老人供養條件。投資1400萬元,推進28條巷道維修改造,有效改善群眾出行條件。投資6610萬元,啟動日處理3萬噸的供水廠項目、推進5公裡自來水管網和3公裡污水管網改造工程。

富錦市:大力解決群眾辦事難問題。開展審批事項清理,對全市308項行政審批事項取消35項,暫停實施37項,合並29項,轉變管理方式87項,保留125項,清理率達到59%﹔累計審批時限壓縮率達37%。開通“行政審批雲平台”,已有19項審批事項實現“一口受理、內部流轉、內網傳輸、限時辦結、陽光審批”。實行辦事流程再造,市行政服務中心由行政審批為主向綜合服務轉變,進駐單位由15家新增到31家,開設服務窗口43個,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一次性收費”。日均辦件量由原來的180件提高到340件。集中解決突出問題,下發取消“社區萬能証明章”的通知,取消9個部門21項無用証明。低保審核時限由原37個工作日壓縮到10個工作日。醫保報銷時間由30個工作日變為出院即時報銷,並開通黑龍江省內“異地結算”,出院時可直接結算。

東寧縣:推行村干部輪流坐班制。針對“有事找不到村干部”的問題,制定下發全縣農村干部坐班制度指導意見,坐班人員范圍由各鎮自行確定並適當放寬,主要以領取報酬的村干部為主,同時兼顧包村干部和大學生村官等。實行全日制和定期定時制坐班。目前,有35個村實行全日制坐班,65個村定期定時坐班,村黨組織書記電話24小時開機。為了讓坐班人員及時有效解答群眾的咨詢和疑問,將全縣14個重點窗口服務部門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43項內容統一梳理、匯編成冊,組織坐班人員認真學習,熟練准確地向群眾講清楚証照審批、戶口遷移、補貼標准等方面的政策信息和服務流程。目前,坐班干部接待群眾3000人次,代辦事項720余件,化解矛盾糾紛79起。

饒河縣:著力解決服務群眾不到位問題。一是開展“民情走訪”。把每月10日和20日固定為“群眾工作日”,黨員領導干部定期深入所聯系村、社區、企業和群眾家中,隨身攜帶“民情日記本”,隨時了解和記錄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訴求,現場辦公解決群眾困難。二是開通“民情熱線”。24小時受理群眾訴求,對群眾咨詢的辦理事項提供導航服務,讓群眾明確責任部門、辦事流程、辦結時限、收費標准和承辦人聯系方式,並督促責任部門限期辦理。目前,已為群眾提供咨詢服務2200余人次,督促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保護、優撫救濟、養老保險等突出問題286個。三是做實“民生服務”。成立39支志願服務隊伍,採取上門服務、組團服務、預約服務等多種形式服務群眾。開展“一幫一”結對幫扶活動和金秋助學、衣食救助、醫療救助、就業救助、寒冬送暖、祥和過年6項行動,幫助協調救助資金246萬元,為463名失業人員解決就業難題,籌集愛心助學資金24萬元,資助貧困學生42名。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