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活動簡報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簡報》第396期

雲南省在魯甸抗震救災中檢驗教育實踐活動成效

2014年09月05日14:51  來源: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雲南省魯甸6.5級地震發生后,雲南省及魯甸縣廣大黨員干部迅速行動,把抗震救災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主戰場,在團結帶領群眾抗災自救中檢驗黨性、轉變作風,生動詮釋教育實踐活動成效。

危難之際帶領群眾眾志成城奮力抗災

各級黨員領導干部把活動中形成的作風建設成果,轉化為抗震救災的強大動力。

雲南省委書記先后深入到魯甸、巧家、永善、昭陽等縣區每一個重災區,以及堰塞湖等次生災害隱患點指揮抗震救災,看望慰問受災群眾。省長連續8天7夜坐鎮災區現場指揮。魯甸縣迅速發動基層黨組織904個、黨員12536人,巧家縣發動基層黨組織1680個、黨員9600人,投入到救災一線。

在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建立41個臨時黨支部,構建“臨時黨支部+黨小組+蓬長”防務體系。魯甸縣人民醫院護士周光蘭震后立刻往醫院趕,“工作特殊,總不能等醫院通知吧!”路上她接到電話得知公公遇難,強忍悲痛到災區一線不分晝夜照顧父老鄉親,幾乎沒有停歇。龍頭山鎮工會干部羅以明,妻子楊艷是鎮農技站職工,震后立即趕往受災最嚴重地方與鄉親們一起救人、徹夜不眠,“78歲的父親在地震中遇難,但我們兩個都是共產黨員,大災當前我們隻能顧全大局。”

地震發生以來,在所有災區,特別是災情最嚴重、受災群眾最集中、抗災困難最大的地方,都能看到共產黨員的身影、聽到他們的聲音。

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體現擔當

在災害面前各級黨員干部充分發揮主心骨、突擊隊、頂梁柱作用,以敢於擔當、求真務實的作風奮戰在抗災一線。

地震后昭通、曲靖各級黨員干部迅速投身抗震救災一線。魯甸縣委書記保劍不顧頻繁余震和翻滾亂石直奔震中,1個半小時后抵達重災區龍泉社區,魯甸縣委班子無一人掉隊。

震中地區龍頭山鎮黨委書記李善雲,去年被派昭通市僑通公司挂職,地震時並不在龍頭山。沒等縣裡通知他立刻趕往龍頭山,“我在這裡干了兩年,情況我最熟悉!”4名親戚在地震中喪生,李善雲忙於救災,直到親人火化都沒顧上去看一眼。鎮黨委代理書記盧敏去年11月任職,“那天是周日,得知地震,我馬上往龍頭山趕,路遇塌方,隻好手腳並用摸索著翻過去。”鎮辦公室副主任沈亮才、水管站站長楊發力,兩人的母親都在地震中遇難,但他們都顧不上家裡。

災難面前爭分奪秒沖鋒在前

黨員干部第一時間亮出身份,讓鮮紅的黨旗插在最艱險的地方,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心為民、吃苦奉獻的諍諍誓言。

震后10分鐘,第一批救援隊伍雲南省武警總隊官兵,攜帶各類物資向震中進發。震后1個多小時,救援隊就趕到震中災區。3個半小時,100名國家地震局國家隊隊員到達龍頭山鎮展開救援。雲南省民政廳震后下發調撥指令,僅幾小時第一批救災物資食品就送到災區。震后10余小時,救援部隊已覆蓋魯甸、巧家、會澤3縣重災區。20多個小時,解放軍和武警部隊萬余人、13支醫療隊和4支防疫隊全部進駐13個受災最重的鄉鎮。震后30多個小時,通信、電力、道路搶修人員星夜兼程,搶險救災全面展開。震后第5天,災區供電恢復達到95%。震后第7天,災區23萬人供水目標基本實現,道路恢復聯通,通信恢復正常。

會澤縣江邊村黨總支書記李立安家房屋全部倒塌,但他沒有去搶救家人,而是立即電話通知11個小組長,挨家逐戶排查傷亡情況、組織救援。巧家縣紅石岩村小組長周清順身患高血壓,因自家房屋倒塌,降壓藥被掩埋,連續工作3天沒有睡覺,5天沒有吃藥,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8日凌晨去世,年僅43歲。巧家縣包谷垴村支書王朝富6天6夜連續奮戰,昏倒在現場。

在抗震救災中共有300多人申請加入黨組織。

以求真務實好作風贏得群眾信賴

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務實奉獻已成為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

面對總理“救災有什麼困難”的詢問,魯甸縣長張雁據實相告,“現在物資缺乏,缺水短糧,食品和飲用水不夠發放,最大困難是道路不暢,帳篷都是靠肩扛進來的,缺口非常大,還有很多受災群眾住不上帳篷。”作為一縣之長,她已連續在抗震最前沿指揮救災工作近20個小時,能夠准確指出救災的困難和問題。

在省委書記了解災情時,龍頭山鎮黨委代理書記盧敏第一時間反映真實災情,“這裡災情非常嚴重,龍頭山鎮到老街這一片房屋全部坍塌,目前初步統計的遇難人數已達100多人。”正因為敢講真話、不作秀,為中央和省委及時決策提供了關鍵信息。

抗震救災階段性成效明顯,共搜救出被掩埋群眾600余名,轉移傷員300余名,安置群眾30萬名,累計救治傷員3100余名。

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在抗震救災中的表現,贏得了災區群眾的信賴和稱贊,充分展現了教育實踐活動成效。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