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內蒙古烏蘭浩特市:棚改陽光照亮安居夢

2014年09月02日11:1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你家回遷了多少平方米啊?”“你家選的什麼戶型?”“我家協議已經簽完了,明天就搬走”……如今,走進烏市,棚戶區改造搬遷、回遷安置成為現在棚戶區居民們談論的熱點話題。

今年以來,烏蘭浩特市把推進城區危房和棚戶區改造作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不負中央、自治區和盟委領導的重托,科學有序地把棚改這項惠民生、促發展的重要工作做好,組織全市81家機關單位、5000多名黨員干部進駐棚戶區做好動遷工作,“實打實”走“群眾路線”,真心實意為群眾服務。

現狀:環境臟差亂 棚改應期盼

烏蘭浩特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的誕生地,是興安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城區內聚集了大量平房和簡易樓,特別是隨著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城市框架逐步拉大,一些城中村也逐漸衍生為棚戶區。

烏市棚戶區房屋破損嚴重,房齡大多超過30年,且陰暗狹小,基礎設施條件極差,居民吃水難、如廁難、行路難等問題十分突出。而棚戶區內居民多為低收入家庭,無能力改造房屋,又無能力購置新房,居民的居住條件難以得到改善。

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棚戶區居民居住環境,從2008年至2013年底,烏市已累計改造完成棚戶區167萬平方米、22442戶,5.7萬居民入住新居,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正在逐步完善,城市形象進一步提高。雖然一直在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逐年增加改造任務,但隨著城區面積不斷擴大,以前的城中村、城郊村也逐漸變成了新的城市棚戶區,因此我市城市棚戶區的總量反而有所增加。

據統計,目前,烏市規劃區內還有棚戶區34180戶、建筑面積280萬平方米,涉及2個鎮、8個街道辦事處、85個棚戶片區,這些棚戶區主要分布在鐵西轄區、愛國轄區、五一轄區和城郊轄區。

決心:大干七百天 舊貌換新顏

烏市拿出大干七百天,讓城市換新顏的決心,決定從2014年開始,利用2年時間實施主城區內約34180戶棚戶區改造工程,打贏這場棚戶區改造攻堅戰,徹底改變烏市棚戶區居民的居住環境,向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烏市已經下定決心不會動搖,我們征收干部也備受鼓舞,棚戶區改造是為百姓造福的好事兒,能參與其中,覺得很光榮,但也很有壓力,因為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退縮,拿出越挫越勇的信心,爭取早日讓棚戶區的居民搬進新樓,實現‘安居夢’”,正在房屋征收一線的工作人員賈志學談起參與棚戶區改造工作信心滿滿。這既是棚改干部的決心,更是烏市圓百姓“安居夢”的決心。

今年5月開始,烏市的棚戶區改造工程全面啟動,目前已進入高潮階段。接下來,烏市將完成棚戶區改造總體規劃和片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全力推進在建項目、新啟動項目房屋征收和回遷安置樓建設,年底前完成棚戶區改造總任務的50%﹔2015年,全面啟動棚戶區改造工程的房屋征收和回遷安置樓建設工作,加快開展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在年底前棚戶區改造工程全部完成。

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烏市將始終堅持依法、公平、公開原則,土地征收補償執行自治區統一規定的區片綜合地價標准﹔房屋征收補償安置,實行回遷安置和貨幣補償兩種方式進行,回遷安置按照征還1:1和1:1.05比例執行。

行動:解棚改之難 共筑新家園

8月17日,烏市棚戶區改造領導干部放棄休息,召開棚戶區改造第一次調度會。對棚戶區改造進行了階段性總結,並及時安排部署下一階段任務。

棚戶區改造時一項民生工程,更是一項艱巨的政治任務。今年,烏市將舉全市之力,強勢突破征收瓶頸,組織黨政考察團多次到外地進行實地考察“取經”,學習成功經驗,破解棚戶區改造難題。建立了以市委書記為組長的全市棚戶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全市棚戶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市長為總指揮的土地房屋征收工作指揮部,棚戶區改造綜合辦公室以及建設協調、法律保障、信訪維穩、宣傳報道、考評督查、法紀監督、秩序維護、違建處置和選商引資等9個專項工作組。同時,抽調責任心強、精通業務的30名精兵強進駐棚改一線,夜以繼日的工作在棚改一線。

為明確職責,烏市將今年第一輪棚戶區改造任務細化分解,劃分了三大片區,分別為愛國五一片區1056戶、62589平方米,城南片區1520戶、304631平方米,鐵西片區6144戶、605425平方米,並採取“市級領導包片、部門領導包點、黨員干部包戶”的“點、線、面”工作法,層層落實責任。全市81家機關單位成為征收工作的責任主體,5000多名黨員干部將參與到棚戶區改造工作中來,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強大合力。各責任單位迅速行動,與所在街道對接,完成戶數認領,進行入戶摸底調查,掌握棚戶區居民家庭成員、房屋性質等情況,並加大了棚戶區改造宣傳力度,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對征收補償安置政策、法律法規進行宣傳,做到了相關政策深入民心,在棚戶區通過建筑圍擋、懸挂條幅、發放手冊及宣傳單等形式,全方位的宣傳棚戶區改造,實現棚戶區改造家喻戶曉、公開透明、陽光操作、順利推進。

改變:棚改潤心田 生活更燦爛

劉亞君今年60多歲了,已經在職教中心片區居住了20多年,幾十平方米的小平房居住著一家三口,老伴兒身患重病,常年吃藥,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當記者走進劉大娘家,看到隻有不足十平米的小院內擺放著各式工具,隻留了一條狹窄小路通向房屋門口。推開房門,劉大娘提醒記者進屋要低頭:“老房子了,門太矮,別磕著頭”,低矮黑暗的平房內隻有簡單的家具。

說起房屋征收的事,劉大娘高興的講起了她家房屋征收的經歷:“那天,征收干部來到我家,跟我講了政策,又告訴我能住上樓房,我真是高興的一夜沒睡啊。”劉大娘知足的簽下了協議,高興的合不攏嘴:“要不是現在有這麼好的政策,就憑我們現在的條件,想都不敢想住樓房的事兒,我們現在哪有錢買樓房啊,想到能住樓房,現在都跟做夢似的”。

在烏市職教中心一期回遷樓建設現場,機械轟鳴,塔吊林立,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不久后,一棟棟樓房將拔地而起。劉亞君告訴記者,她沒事兒的時候就和鄰居們到這走走,看看房子什麼時候蓋好,這裡的居民展望著新生活。

像劉亞君這樣居住在棚戶區的居民,熱切的期盼著早日搬進樓房。烏市加快了房屋征收步伐,三大片區已陸續完成摸底調查工作,房屋征收正緊張有序進行。其中,職教中心片區一期已全部完成,現正在進行第二期的征收任務。(內蒙古烏蘭浩特黨建宣傳雲平台供稿——姜麗艷 譚艷麗)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