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征集

貴州貞豐:實施“一核多維”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2014年09月01日10:1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針對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貞豐縣以“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發展,讓黨滿意、讓人民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實施“一核多維”模式作為聯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關鍵站,打造了一張聯通服務農村和農民群眾的“新名片”。

【創建背景】

貞豐縣位於貴州省西南部,隸屬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處珠江上游北盤江畔,全縣國土面積1511平方公裡,轄6鎮7鄉,156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 6個社區,總人口41萬。全縣共有409個(其中黨委17個、總支5個、支部387個),黨員10186名,其中農村黨員6296名,婦女黨員1398名,少數民族黨員4710名,35歲以下的黨員1841名,中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黨員2906名。

從縣情來看,貞豐縣是一個欠發達、欠開發的地區,農村人口多,貧困面大,農業基礎薄弱,經濟社會發展還比較落后。近年來,在加快推進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及旅游化過程中,特別是省黨建扶貧工作隊進駐貞豐縣實施扶貧開發戰略以來,全縣域經濟社會加快發展,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快速發展進城中,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求急劇增長,特別是一些發展快速的行政村,農民群眾對黨委政府、村兩委的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更嚴、更好、更全的要求。

當前,社會治理的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如何抓好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整治軟弱渙散的村級組織,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直接影響民心向背和黨的事業興衰。貞豐縣根據農村改革、發展、穩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為強力助推新農村建設步伐,在全縣13鄉鎮164村(居、社區),實施了 “一核多維”模式,以村支部為核心,以村民議事中心為平台,以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民素質提升為基礎骨架,以服務群眾和協調整合農村各方利益為職能,積極把發展農村經濟、維護穩定、群眾工作、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基層黨組織建設融為一體,打造了一張覆蓋整個農村和農民群眾的管理服務網絡。

【內涵功能】

“一核多維”的基本內涵:“一核多維”主要是指在農村社會管理中,以村黨支部為村級領導核心,全面覆蓋村級維穩議事、農民素質提升、農村產業發展、村級計生衛生服務、社會事務服務等議事服務功能為一體的村級社會治理網絡,是加強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具體體現。

“一核多維”的服務功能:“一個核心”就是要以村支部為核心,充分發揮黨的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選好配強村兩委領導班子,切實加強村級班子和干部隊伍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積極調動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村兩委在農民群眾中的威信和地位,有力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在“一個核心”的領導下,科學設置五個服務中心,分門別類為農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優質服務:一是農民維穩議事中心,旨在村兩委的領導下,真正實現農村和諧穩定、長治久安。中心立足於“讓農民自己幫自己、自己管自己,有事大家管、有情況大家幫”,村級重大事項都要通過議事中心開展一事一議進行討論落實,真正實行村級民主集中制管理,實現村民自治。二是農民素質提升中心,旨在通過多種有效形式和途徑,大力提高農民群眾的文化技能素質水平。中心針對農民群眾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在產業發展,田間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在農閑時節和茶余飯后,採取集中或分散等方式進行農民實用技術和技能培訓、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等內容,全面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培養新時期新時代的新型農民。三是村級產業發展中心,旨在結合實際,發展和壯大農村特色產業。中心立足全村的氣候特點、土質結構、種植養殖習慣和規模,對全村產業進行統一規劃,精心布置,大力發展規模化、規范化、產業化、訂單式的產業發展模式,破除農民在產業發展上的怕發展、懶發展等不良心態,調動農民的創業發展積極性。四是村級計生衛生服務中心,旨在通過切實有效的計生衛生工作服務,提高農民群眾的身體素質。中心主要承擔人口與計劃生育知識宣傳,優生優育,人口與計生利益導向宣傳,計生物資發放等工作,聘請村級醫生,開展村級醫療衛生服務,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就近治療的醫療服務體系。五是社會事務服務中心,旨在實現村級事務矛盾等盡可能在村級解決完成。中心負責落實國家低保政策,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糧食救助制度的申報、審查服務。配合鎮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做好新農保、新農合的保費征繳和養老金發放的相關工作,負責領取養老金的資格審查、待遇調整和喪葬補助辦理等工作。

【具體做法】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保障人力。在13鄉鎮村成立農村社會治理工作指導組,下派干部到村對工作進行綜合管理、指導、協調和督促。村成立以村支書為班長的辦事核心,以村級議事中心為主陣地,繁遇重大事項,均由村支書帶隊,村兩委配合,兩代表一委員、村裡得高望重的長輩,村民代表等參與,實行一事一議,一事一公開,事事有人做,事事能干成。同時將村兩委班子進行分工,聘請村級能干事,想干事的年輕積極分子,加入到"一核多維"工作中來,形成活力。工作中實行分工大包干統分合作制,大事統一調度,具體分工合作,聘請科普管理員專門負責農民素質提升工作,同時鎮干部每周到村進行指導和培訓,村民輪流參加學習,同時到田間地頭進行指導。將村計生專干和村衛生員進行協調配合,全面負責計生衛生服務中心,村主任和村協管員全面落實村級社會事務服務工作。全面協調安排村級防疫員、產業發展協會等人員,抓好“一核多維”社會管理模式的運轉。

二是提高待遇保障財力。增加村級財力,逐年提高村級運轉經費,提高村干部工資待遇,實行基礎工資和年終績效考核挂鉤機制,充分調動村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升村兩委干事創業的服務效率和水平。村干部除領取財政工資以外,村裡聘用的科普宣傳員、衛生員、防疫員等待遇與村級勞動保障和交通安全協管員相同,實行合同制。村干部報酬從原來的每月350元提高到1200元,村級運轉經費從原來的每年4000元提高到10000元,保障“一核多維”社會管理模式有人干事,有錢干事,能干成事。

三是“四輪驅動”形成活力。通過“黨組織發動、能人黨員示范帶動、黨員聯動、全民行動”這“四輪驅動”,廣泛征集民意、集中民智,形成發展共識。黨員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村兩級干部走村串戶發動群眾。著力實施農村“能人黨員”工程,對農村黨員實行“貸款傾斜、項目傾斜、培訓傾斜、黨內生產發展基金傾斜”的激勵措施,幫助農村黨員發展生產、率先致富。種養殖大戶帶小戶、示范基地帶農戶的"雙幫雙帶"活動。將能人黨員作為新農村建設和產業扶貧示范戶,與本村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形成“一帶十、百帶千”的聯動幫扶鏈。通過村“兩委”班子、黨員和大戶做出示范后,群眾積極行動起來建設美好家園,形成干事創業強大合力。

【實施效果】

探索試點“一核多維”農村社會管理模式以來,較好地解決了村級黨組織作用弱化、村民自治虛化、農民致富增收難、農村社會穩定難等問題。

一是農村社會矛盾不斷化解。以創建“平安村寨”為主旋律,全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得到加強,矛盾糾紛得到及時排查化解,村級社會環境平安和諧。突發性事件得到妥善處理。廣泛開展黨務、村務公開,充分發揮群眾的參政議政、民主監督作用,村級公開透明度明顯增強,村級矛盾不斷減少,創造了平安、團結、和諧、進步的農村新風尚。“一核多維”模式實施以來,及時排查並化解矛盾糾紛40多件。

二是村容村貌明顯改善。“一核多維”模式實施以來,縣委選派149名干部到村挂職,整合幫扶單位解決村級基礎設施的資金缺口難題,幫助各村理思路、求發展,原來破舊不堪的窮村庄煥然一新,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為解決當前農村衛生臟亂問題,在全縣13鄉鎮開展“美麗鄉村、清潔家園”創建活動,營造全新美麗家園。

三是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通過開展整村整鎮規劃,利用“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村級重大事項一事一議,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得到提升,新品種和新技術得到推廣和應用。形成了以甘蔗、火龍果、四月李、早熟蔬菜等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模式。如:魯容鄉納翁村實施“一核多維”模式后,在產業中心的指導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截止目前,全村火龍果種植達130余畝,甘蔗種植達800余畝,桉樹種植達5000余畝。各村民組搶抓村級公益事業大好機遇,修建通村通組、溝渠等公益事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四是基層黨的建設不斷加強。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使農村黨員隊伍不斷壯大,抓好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發展工作,有相當一部分致富能手加入到黨組織中來,為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調動了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了村黨支部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地位,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培育了一批“雙帶”能人黨員,他們在帶頭富的同時,還帶動了一大批黨員和群眾共同致富。於2008年、2013年連續在兩個周期的第一年被省委命名為全省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先進縣。

五是人民滿意度不斷提高。通過“一核多維”農村社會管理模式,群眾辦事方便,辦事公開,村民干事創業。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贊譽,大大提高了村兩委和鎮黨委政府在群眾心目中的信譽度,增強了威信度,人民滿意度顯著提高。如:珉谷鎮充分“一核多維”模式作用,俄田村韋某於1998年將一名被遺棄男嬰抱養,轉眼15年過去,男孩也即將初中畢業,但由於戶口沒有落實,無法繼續接受教育。韋某為解決養子戶口問題,通過村社會事務中心向司法局求助,順利辦好了落戶手續,解決了養子15年來的“黑戶”問題。

總體看,通過推行“一核多維”農村社會治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管理服務網絡,較好地調動了各方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了農村治理的有效性、針對性以及可控性。

分享到:
(責編:秦華、喬業瓊)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