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廣西軍區某邊防團常委集體來到百色起義紀念館過黨日。面對先烈英靈,他們共同宣誓:牢記黨的宗旨,踐行群眾路線,做黨和人民放心的帶兵人。
作為全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試點單位,這個團黨委從貼近基層官兵入手,認真查找存在問題,用“刮骨療毒”的勇氣加以整治,使部隊面貌發生顯著變化,為“一班人”涵養了一股帶兵打仗的底氣。
開門搞會診,翻箱倒櫃查找出129個問題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個團黨委的思路很明確:走群眾路線,就真正到官兵的凳子上坐一坐,到戰士的炕頭睡一睡。
團黨委班子成員分兩批各用一周時間,分別“代職”基層營連主官、排長、班長、哨長,“換位沉底”了解戰士的心聲、體會基層的疾苦、反思自己的作風。
黨委在自查問題的同時,3次發文請基層官兵反映情況,“一班人”分頭沉到一線,一個點一個點地搞調查,一個人一個人地問意見,團局域網開設“公開信箱”,歡迎官兵隨時反映問題,承諾問題不論大小一律答復。
團黨委還組織召開23次基層干部座談會,發放800余份調查問卷,征求官兵意見200多條,向駐地黨委政府發放征求意見函200多份,部隊建設中存在的工作指導、基層風氣、官兵困難等9大類129個問題逐一見底。
基層存在的問題就是反思機關作風的鏡子,團黨委“一班人”認識到,一定要想辦法把部隊存在的問題全部找准找實,對違反群眾路線的作風之弊來一次徹徹底底的大掃除。
批評不留情面,自我批評一針見血
民主生活會上,團黨委書記、政委彭建忠首先檢查了自己存在的11個方面突出問題,亮出了深感愧疚的事:團隊是全軍現代營房建設試點單位,營房建設標准比較高,為了追求配套,也不管現在的桌椅、床鋪、物品櫃等能否繼續使用,建一個連隊就換一批新的,花了一些過頭錢。而對有的哨所戰士站烈日崗、睡舊蚊帳卻視而不見,這說明自己眼睛向上不向下的官僚主義習氣嚴重。
一次分區組織師團機關干部合成參謀業務比武競賽,團長李冠華為激發比武熱情,事先沒有征求其他常委意見,就在交班會上宣布要重獎獲獎選手。他自我剖析說:“拍腦袋決策,第一說明自己主觀主義滋長,求實作風欠缺﹔第二說明錦標主義在腦海中佔的分量比較重,總想著抓出彩,忘記了會出格。”
團長、政委自我剖析,正是這個團常委從思想深處查糾問題的一個縮影。
自我揭短入木三分,相互批評見筋見骨。每名常委都懷著坦誠的心情對班子裡的同事提出3條以上意見,同志式的批評把平時自己感覺不到的問題一一擺上桌面,人人都出了一身冷汗,人人都感到像是被扒了一層皮。
他們對照“三嚴三實”的要求,聚焦反“四風”,對理想信念、精神狀態、工作標准、遵守規定、為兵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差距進行深入剖析,大家紛紛感言:過去總覺得自己的表現還不錯,如今用群眾路線的標准一衡量,才發現思想灰塵這麼多。
把官兵滿意作為問題解決的標准
對待查找出來的問題,團黨委達成共識:一定要先從自己入手,查問題背后的問題,找原因背后的原因,保証解決問題落地托底,給基層官兵一個滿意答復。
他們把所有需要整改的問題制成一份表格,分門別類,哪些問題已經解決,哪些問題還需要解決周期,哪些問題需要協調上級解決,問題來源、負責部門、整改時間和整改措施都清清楚楚。團長、政委還在軍人大會上公開承諾,請基層官兵共同監督。
官兵看到,團常委用公車接送親屬、在招待所用公款接待私客,都根據發票內容一次性交齊了所有的錢。對私下裡打招呼、照顧個別關系兵等問題,常委人人自覺對照相關規定,對自身要求不嚴的問題作出深刻檢查。對團領導參訓率不高、不熟悉防區情況的問題,團裡組建常委第一班,帶頭參加軍事訓練,半年考核優良率達到100%。
對干部使用、評功評獎、改選士官、戰士考學等敏感問題,這個團做到指標、條件、程序、結果“四公開”,用“明規則”管住“潛規則”。今年推薦選送200多個駕駛、通信、衛生、廚師等技術學兵,團黨委堅持陽光操作,不留一個機動指標,全部按程序選拔,封住了亂打招呼的嘴,關閉了不正之風的門。
對基層官兵反映強烈的問題,團黨委採取現場辦公、專項治理的辦法立行立改。今年團裡隨軍待業家屬增至32名,團主官先后兩次與駐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當面協調,採取對口安排、貨幣化安置等形式,32人全部得到安置。與體系醫院和駐地縣人民醫院簽訂就近應急救治協議,費用由駐地醫院到體系醫院報銷,戰士看病不再經受顛簸之苦。
如今,這個團不僅較大問題得到了有效整治,就連基層連隊缺少幾把馬扎這樣的小問題也已全部整改到位。
對已經整改完畢的106個問題,團常委分單位堅持不間斷跟蹤,防止出現回潮和變異。仍未整改完畢或需要長期堅持的23個問題,有14個問題已見成效,剩余9個也在持續整改中。團紀委定期向團黨委匯報問題整改落實情況,並針對重點時段、相關人員、敏感時期,對所有整治的問題進行跟蹤管理,嚴防反彈。
在此基礎上,團黨委專門組織開展作風整治“回頭看”活動,先后查找出4類31個需要進一步整治或長期堅持的問題。並依據上級制度規定,吸收教育實踐活動整改問題的成果,健全完善規定措施,將其上升為制度規范,長期堅持,推動形成制度自覺和文化自覺。(新華網南寧9月1日電 羅文義、肖志偉、王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