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有些領導干部律己甚嚴,卻有意無意疏忽了對“身邊人”的約束。有些“身邊人”打著領導的名義,吃拿卡要﹔有些則背著領導,搞特權、辦私事。諸多現象讓群眾不齒,也損害著干部形象。如何管好權力的“身邊人”?讀者提出的不少建議都很有啟發,現選編幾篇供參考。
隨著教育實踐活動的逐漸深入,整治四風問題,各地都有針對性地出了一些“高招”,哪些是可以長效、常態化的?哪些是可以轉化為制度成果的?歡迎讀者說說你們那裡的具體做法,尤其歡迎談細節、講故事。
來稿請寄:rmrbpl@163.com,或傳真至(010)65368684
——編 者
嚴管才是厚愛
江蘇宿遷 孫 萌
近年來,因配偶、子女、秘書、司機等“身邊人”的“傳染”而被拖下水的領導干部不在少數。有的干部能管好自己,經受住各種誘惑和考驗,卻忽略對“身邊人”的管束,最終給了別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機。
對待身邊人,嚴管才是厚愛。想要防止“后院起火”,在原則面前就該“六親不認”。一要筑牢防線,時刻警惕和防止思想腐化、權力蛻變,心思不放鬆,耳根不發軟。任何通過身邊人來求辦事、走后門,企圖以權謀私的,都要拒之千裡。始終堅持原則,大節守得住,小事不疏忽。二是嚴加要求,強化對身邊人的素質培養和紀律教育。常打“預防針”,增強“免疫力”,禁止“身邊人”打著自己的旗號招搖過市、狐假虎威。時刻要求“身邊人”謹言慎行,注意形象,把握分寸。三是防微杜漸,發現“身邊人”出現苗頭性問題應及時予以制止糾正,涉及違紀違法的,要秉公處理、照章辦事,不袒護徇私,不包庇縱容。應自始至終繃緊法紀這根弦,斷了“身邊人”的非分之想,坦蕩為官,清白做人。
用權要“留痕”
河南鄭州 李曉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小學“入學潮”,有人想托一位教育局辦公室主任給下屬學校打個招呼,給不符合條件的孩子擇校,誰知這位領導身邊的“紅人”一口謝絕了。原來今年教育局立新規,誰安排學生,誰“留痕”,即留下安排的“証據”。隻要不是領導集體決定實施的權力,“身邊人”用權就“留痕”,這一招好!
領導身邊的人“官小職位高”,一些人往往借助領導的影響力濟私謀私,下屬單位敢怒不敢言、被迫就范。另外,從已揭露的領導“身邊人”腐敗案件看,這些人不少是背著領導胡作非為。
因此,杜絕“身邊人”擅位弄權,必須靠嚴格的制度規范,不僅要確立公開透明的辦事規則,尤其是要實行用權“留痕”制度,誰用權誰“烙印”,立此存照,過后擔責。領導“身邊人”安排工作,是領導的真實意圖也好,假借領導名義也罷,紀檢部門依據“留痕”定期核查,別有用心的身邊人就沒有可乘之機。
給權力“加密”
河北獻縣 崔楠楠
俗話說“相府門人三品官”,“身邊人”本無權,但與權力朝夕相處,久而久之就成了權力的“代言人”。管住身邊人,關鍵是給權力“加密”。將權力關進籠子,身邊人進不去、摸不到,自然不會搭車蹭權。沒有了權力光環的籠罩,身邊人也就少了些“套近乎”“被公關”的紛擾,“身邊人”的貪腐土壤也就鏟除了。
首先,用權當民主。權力過於集中才導致了外溢,出現了“身邊人”的借權尋租。如果打破“一言堂”的局面,嚴格遵守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他人“借權”卻找不到對象,不得不打消念頭,“身邊人”也就沒有了“引薦”價值,自然會循規蹈矩。其次,用權需規范。行使權力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權限、程序和責任,不超越邊界、不恣意妄為、不逃避約束,確保依法用權、陽光用權、慎重用權,謹防“身邊人”的借權尋租。第三,用權受監督。要筑牢權力監督的“防火牆”,權力外延至“身邊人”,監督就要跟隨至“身邊人”,不可留下監督的真空地帶。
《 人民日報 》( 2014年09月01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