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州結合村級“兩委”班子和黨員文化層次、知識閱歷、理論水平、思想狀況及崗位特點的不同,採取“五種模式”推進村級教育實踐活動效果好。
進點督導式。採取每名州級領導干部聯系州直單位和鄉(鎮)具體聯系指導到村(社區)的辦法,全州38名州級黨員領導干部分別與37個村(社區)建立聯系點,對教育實踐活動進行督促指導,選派272名干部到243個村、34個社區擔任“第一書記”,明確任務書、時間表和責任人,定期督促檢查並通報進展情況,確保村級教育實踐活動不走形式。
分批培訓式。把培訓基層黨組織書記與培訓黨員結合起來,利用4天的時間,通過案例分析、點題研討、選題點評、專題講授、觀點闡述、疑問解答等方式,分期分批對村“兩委”成員及黨員開展業務培訓,舉辦培訓班13次,組織研討120余次,專題授課70余次,培訓村“兩委”成員1359余名,“大學生”村官190余名,黨員5600余名,提高了村干部和黨員參加教育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能力。
典型引路式。結合村級教育實踐活動層次多、戰線長、范圍廣、與群眾接觸更緊密,“四風”問題的影響和危害更直接的實際,對照“三嚴三實”要求,在村干部和農村黨員中開展“近學吳登雲、遠比焦裕祿”主題實踐活動,組織村干部、黨員觀看《周恩來的四個晝夜》、《焦裕祿》、《生死牛玉儒》、《楊善洲》、《郭明義》《冰山上的來客》等專題片1280場次,受教育黨員6800余人次。
結對互幫式。針對一些農村“四老”人員、體弱多病黨員行動不便等實際,開展包村干部、“三民”工作隊、村“兩委”班子、退休返鄉黨員干部與農村黨員“一對一”、“多對一”結對互幫活動,調動其參與教育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建立縣、鄉、村(社區)黨組織三級服務體系,在鄉鎮黨委建立流動黨員服務站,在村和社區建立流動黨員服務分站,引導流動黨員參學,確保學習對象全覆蓋。
立查立改式。針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全州243個行政村以“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為載體,立查立改政治上堅強和“四風”方面的問題成效明顯。阿圖什市深入開展“城鄉結對幫扶”活動,重點對偏遠、薄弱村(社區)黨組織在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發展富民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村居環境整治和平安村建設等方面開展幫扶,提出合理化發展建議400余條,幫助引進發展項目64個,組織各類交流培訓7000余人(次)﹔阿克陶縣及時歸納和梳理分析群眾反映的困難和意見,做到一事一策,現場解決涉及土地糾紛、農村安全飲水、勞務輸出等困難和意見512個﹔烏恰縣建立勞動就業“QQ”群,發布各類用工信息80余條,幫助20余戶“零就業”家庭實現再就業﹔阿合奇縣住村工作組及村兩委班子走訪村居民9666人次,開展矛盾排查70余次,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111個。
(新疆克州公格爾之窗黨建雲平台供稿 楊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