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網友聲音

整改落實當根治群眾“心病”

劉政

2014年08月27日15: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最終要歸結於解決問題之上。通過前期活動,民聲聽了很多、問題找了不少,廣大黨員干部都紅了臉、流了汗,目前正是趁熱打鐵、狠抓整改的關鍵時期。整改效果好不好,群眾感受最直接、最深刻,也最有發言權。整改落實到不到位,關鍵要看整改效果能不能順應民意、獲得民心。

然而,從活動進展情況來看,人民群眾對活動或多或少還存有一些“心病”:有的對“四風”問題心懷怨憤,一提及機關的作風頑症,就會“怒向膽邊生”,從心底裡產生厭惡和抵觸情緒﹔有的對自己的困難問題感到苦悶,急事難事遲遲得不到有效解決,失落的情緒也就不斷積累﹔有的對活動心生懷疑,擔心會出現“活動熱熱鬧鬧,過后一切照舊”的局面,於是對活動信心不足、熱情不夠。凡此情況,都不利於活動的深入開展。為此,在整改落實階段,要著力根治群眾的以上“心病”。

動真碰硬抓整改,根治群眾“怒病”。面對制定好的整改任務書和時間表,唯有狠抓落實、扎實推進,才能改進作風、取信於民。整改越是向后進行,所面臨的疑難雜症就會越多、越頑固,就越是需要更大的勇氣和魄力。如果消極被動、等待觀望,任務書就會變成“欠賬本”,就會進一步引發群眾的不滿情緒。因此,整改落實要敢於動真碰硬,既要解決“四風”方面的小問題、小毛病,更要著力解決作風上的疑難雜症,要以專項整治為依托,充分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好目標明確、權責明晰、詳實具體的整改計劃,要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堅決向“四風”頑疾宣戰,確保抓一件解決一件、干一項完成一項,穩步推進作風改進工作,讓基層群眾切實感受到機關作風的明顯改變,平息群眾心中怒火,緩和緊張的干群關系,從而根治群眾心中的“怒病”。

真抓實干辦實事,根治群眾“憂病”。群眾事無小事,群眾的事都是天大的事。活動中,絕不能脫離群眾去改作風,而應將改作風的成效體現在為民辦事上。如果活動搞得轟轟烈烈,群眾的問題卻未被解決,群眾就會認為活動華而不實、流於形式,就會給活動貼上形式主義的標簽,就會更加擔心自己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正因如此,在整改落實中,要堅持真抓實干、為民辦事,既要扎實推進當前正在進行的為民服務工作,嚴格落實各項工作任務,真正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通過活動服務群眾、造福群眾,讓群眾盡快看到成效、緩解“心憂”﹔又要持續深入基層、持續問需於民,不斷掌握群眾最新的急難盼願問題,根據所掌握的最新情況,進一步完善惠民實事任務書,及時解決新問題,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黨員干部就在身邊,相信自己的問題都能被有效解決,從而根治群眾心裡的“憂病”。

建章立制保效果,根治群眾“疑病”。“四風”問題極具頑固性和反復性,廣大人民群眾對此十分清楚。作風建設倘若隻看眼前、不重長遠,只是單純地以“水來土掩”的方式被動應對,就難以保証作風改進的實際效果。久而久之,未被斬草除根的“四風”問題就會死灰復燃、卷土重來,最終加劇群眾的不滿情緒,損害黨員干部隊伍的整體形象和公信力。所以說,整改落實要務求長效、完善制度,一方面,要及時回顧和總結活動進程,充分提煉和歸納其中的好經驗、好方法,用以形成長效機制、固化活動成效,要及時總結和反思活動中的不足和失誤,避免重蹈覆轍、反復犯錯﹔另一方面,要勤於實踐、注重創新,結合活動最新進展,不斷檢驗和評價制度建設效果,持之以恆地抓好作風建設,要在抓好“常”、“長”二字的同時,確保制度規則常用常新、持久發力,以此根治群眾心中的“疑病”,增強對活動的信心。

分享到:
(責編:黃策輿、謝磊)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