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征集

上海長寧區華陽路社區:新“四百”群眾工作法的實踐探索

2014年08月26日15: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作為“凝聚力工程”的發源地,華陽街道從1993年的“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起步,在關心服務群眾、密切黨群關系的實踐中,始終堅持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獲得全國級榮譽49項、市級榮譽170項,2013年被評為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07視察華陽時就曾肯定“凝聚力工程”是“社區黨建最早、最長的典型”。20年后站在“凝聚力工程”建設的新起點上,面對社區發展的新形勢和社區治理的新要求,華陽街道積極探索以“問百家需、解百家憂、聚百家力、圓百家夢”為主要內容的新“四百”群眾工作法,把新“四百”主題實踐活動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載體,實在有效地解決和回應新時期群眾的急難愁、需盼求。

一、新“四百”群眾工作法的內涵解讀

新形勢下,面對社區的新情況、新變化、群眾的新需求、新期盼,華陽街道著力在社會領域內做好“人”的工作,完善黨的群眾工作的新方法、新機制。

把“問百家需”作為踐行新“四百”群眾工作法的基礎,主動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建立健全多渠道收集反映社情民意機制和多樣化直接聯系服務群眾機制,在人對人、面對面走訪的基礎上,運用信息化手段、社會組織聯系等方法,傾聽百姓呼聲,掌握社情民意,了解群眾需求。

把“解百家憂”作為踐行新“四百”群眾工作法的路徑,建立健全多層面協調解決群眾利益機制和多類型社區綜合服務機制,實在有效地解決社區公共事務治理中的問題矛盾,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做到生活幫困、精神解悶、心理疏導、人文關懷、價值引領。

把“聚百家力”作為踐行新“四百”群眾工作法的關鍵,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治理機制和社會動員參與機制,凝聚社區各方力量,堅持依靠群眾、引導群眾,加強組織動員,促進社會各方融合互動,推動社區科學發展。

把“圓百家夢”作為踐行新“四百”群眾工作法的目標,堅持目標引領、價值引領、文化引領,進一步凝聚感情、凝聚力量、凝聚價值,使居住在社區的老百姓日子過得更好,讓工作在社區的人群更加方便舒心,讓落地在社區的企業發展得更好。

二、新“四百”群眾工作法的項目支撐

針對社區不同領域和人群的生活需求、利益訴求、價值追求,華陽街道在實踐中探索創新,以社區凝聚力工程“五項行動”為支撐,推進落實配套關愛、凝聚措施。

——深化困難群體關愛行動。對社區內困難群體進行全覆蓋排摸,准確掌握情況,發動社區黨員廣泛開展結對走訪活動,做實2221名困難群體結對幫困,為困難家庭獻愛心、解難題、辦實事、送溫暖。

——深化六個便利服務行動。主動回應園區、樓宇員工反映的需求和問題,社區建設“拾遺補缺”項目、資金向樓宇、園區傾斜,安排和推送20余個服務項目進園區、樓宇,逐步實現“法律維權、衛生保健、溝通交友、白領午餐、學習培訓、發展融資”等六個便利服務項目重點樓宇全覆蓋,推動中山商圈商務社區服務聯盟建設。

——開展社會公益參與行動。組織動員社區各方力量參與社區志願服務,有效運作社區5個志願者基地、59支志願者隊伍、30余志願活動項目、健全志願服務機制,推進招募社會化、服務項目化、管理常態化、活動經常化,組織10000余名志願者、1100余名義工持續開展社區公益志願服務活動。

——開展社區愛心幫扶行動。主動對接居民群眾實際需求,把部分問題建議轉化為惠民項目,針對社區“老少特困白”等不同群體,繼續連續兩年推進實施15個民生服務項目,從生活幫困、精神解悶、心理疏導、人文關懷等方面落實配套幫扶措施。

——開展社區圓百家夢行動。倡導“夢想在前,路在腳下”理念,在社區開展“我的心願、我的夢想”主題征集、在社區四個網格組織“實現美麗中國夢”德育報告會,在商務樓宇中組織百余名白領參加“新年登高、放飛夢想”主題活動,在居民區筑“夢想之樹”、設“夢想之窗”、發放“心願卡”,引導群眾晒出夢想、共同圓夢,通過“公益生日”活動幫助各類群體實現微心願,目前已征集並組織認領83個微心願。

三、新“四百”群眾工作法的運作機制

華陽街道建立“塊-居-街”組團式服務群眾制度以及“百個團隊、千名骨干、聯系2.8萬戶居民家庭和社區單位”的服務群眾工作鏈,完善“了解反映訴求—回應解決訴求—實施評價激勵”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閉環回路。

——建立健全了解掌握群眾訴求機制。做實包括“五個一”黨建月談會、機關干部對口聯系居委會和居民家庭、大熱天大冷天大雨天大雪天入戶關懷等一批有效的工作制度﹔探索形成一批新的管用的工作制度,如:每季度通過行政組織黨組舉行網格、居民區現場民情會診會,圍繞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共商共議共決﹔有效運用數字信息技術,日常通過社區社會管理聯動分中心,及時掌握社區居民和單位需求訴求。

——建立健全回應解決群眾訴求機制。聚焦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問題和難點,以社區社會管理聯動中心為樞紐型綜合服務平台,促進社區服務管理的實體化、網格化、區域化、扁平化、信息化。社會管理綜合聯動工作模式在全市進行推廣。推動社區服務管理綜合標准化試點工作,實現各服務、管理平台之間資源整合,協調和統籌行政組織、社會組織、自治組織、社區單位、志願者等各方管理和服務力量。對接群眾文體活動、事務辦理、健康醫療、治安調解、生活服務等多元化需求,通過居民區的政務評議會、決策聽証會、矛盾協調會,暢通群眾反饋與解決問題的途徑。

——建立健全實施評價激勵機制。推進基層民主評議監督,通過社區“大三會”向黨員代表、社區代表、駐區單位代表報告工作,黨工委、辦事處及區職能部門派出機構接受群眾滿意度測評﹔通過基層站所評議、政風行風測評,對街道辦事處及各派出機構進行監督,公示結果﹔由區黨代表、區人大代表、區政協委員、社區代表等第三方人士組成監督組,不定期巡查巡訪,督促各項工作做有實效。

四、新“四百”群眾工作法的實踐成效

在開放、多元的社會領域中,華陽街道積極探索和實踐新“四百”精神,依托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閉環機制,做實“五項行動”,更好地凝聚黨員、凝聚群眾、凝聚社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實現多渠道收集反映社情民意。把組團式聯系服務群眾作為收集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堅持傳統的普遍走訪方式,2014年來以各種方式走訪社區單位162家、居民54562人次。同時,把“面對面”與“背靠背”結合起來,運用信息化手段支撐聯系服務群眾的工作,依托社區實有人口電子走訪日志、社區公共安全電子巡查日志和社區法人單位電子聯絡日志,有效對接社區“三個實有”,優化了線下走訪、檢查和線上處置、聯絡的運作模式,豐富了基層社會綜合服務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採用意見箱、電子郵箱、問卷調查、個別談話、居民區“五個一”社情民意簿、電子走訪日志、電子聯絡日志等7種渠道收集意見,滾動收集群眾反映的具體問題939條。

——堅持多樣化直接聯系服務群眾。主動對接居民群眾實際需求,把部分問題建議轉化為惠民項目,推出社區10件民生實事項目,聽取民意排定“家門口實事”工程項目。組建網格服務管理團隊,探索由社區網格工作站牽頭,街道和職能部門派出機構下沉進網格、進小區,搭建網格公共事務議事平台,通過網格現場辦公會形成定期溝通的制度,聯動聯勤、協同處置,將日常問題矛盾解決在一線。做實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8項措施,做到有規劃、有方案、可量化、可考核。

——確保多層面協調解決群眾利益。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力推動突出問題的即知即改。堅持問題導向,注重惠民實效,對於能夠盡快解決的就抓緊解決,不留尾巴﹔能夠自己解決的就積極協調解決,不上交問題﹔暫時解決不了的積極創造條件、做好答復解釋工作,不等待觀望。通過民情會診、現場辦公等方式逐項分析解決的群眾反映的具體問題855條,解決率87.47%﹔其中突出問題331件,解決247件,解決率65.86%。通過聯合執法、集中整治,條塊聯動推進解決街道層面存在的舊區改造、物業管理、違法設攤、違章搭建、群租擾民、安全隱患等突出問題。運用居民區自治、黨建聯建的方式,協調解決一批居民反映的小區停車難、下水道堵塞、綠化養護、電線老化、樓道堆物、寵物擾民等問題。

華陽街道將以新“四百”群眾工作法為開展新時期群眾工作的抓手,通過問百家需、解百家憂、聚百家力、圓百家夢,進一步凝聚感情,密切新時期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凝聚力量,動員引領更多的華陽人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進一步凝聚價值,倡導和形成社區共同價值,共建共享和諧社區生活共同體。

分享到:
(責編:秦華、喬業瓊)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