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征集

濟南市歷下區委黨校:“第二課堂”架起黨群之間的理論“連心橋”

2014年08月26日13: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主題設計】

黨校是在黨委直接領導下培養黨員領導干部和理論干部的學校,是黨委的一個重要部門,黨校主體班次主要承擔培訓輪訓各級黨員領導干部、中青年后備干部以及有關部門的領導干部和理論骨干的任務。這是黨校的“第一課堂”。為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向深入,提升干部群眾的理論素養,使其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必須堅持“走出去”戰略,採取“流動授課、送教上門”的靈活培訓方式,把課堂搬到基層,把知識送到群眾的家門口,擴大理論宣講規模,實現培訓教育工作對基層的全覆蓋。因此,“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伸與補充。

【活動載體的創意】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精神,扎實推進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中共歷下區委黨校立足干部教育培訓主陣地,努力搭建“第二課堂”流動黨校,充分發揮理論優勢和“陣地”輻射作用,把黨校的優質教學資源送到街道、社區和區屬基層單位,切實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講解好,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好、把基層黨員、群眾“求課若渴”的積極性保護好,通過傾力打造“第二課堂”理論宣講工程,架設起一座黨群之間的理論“連心橋”。

【實施的主要過程與方式方法】

“校長,以后可不可以經常選派黨校的專家教授到咱社區送黨課、送理論?咱們基層非常需要啊!”這是2013年10月區委黨校常務副校長侯曉一行人到“教學基地”甸柳一居考察時,與“小巷總理”陳葉翠大姐見面后聽到的第一句話。基層工作需要黨的理論作為指導,基層干部群眾也需要黨課的精神洗禮。這個“上通天風,下接地氣”的任務責無旁貸地落到了區委黨校的肩上。

打鐵還需自身硬——“精兵強將”是關鍵

黨校既是干部培訓的陣地和熔爐,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義務“宣傳員”。黨校教師作為黨的理論工作者,必須成為其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通過理論宣講,來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教育群眾、鼓舞群眾。一是精研理論強武裝。建立中心組和全體黨員集體學習制度,採取“班子成員輪流讀”、“原汁原味學經典”、“全體黨員談體會”的方式,真學、精學、深學,切實做到了教育者首先受教育。為教師訂購了《人民日報》等多種黨報黨刊,以使教師及時掌握中央和省市區各級黨委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理論動向﹔推薦中青年教學骨干參加各類理論培訓班,邀請全國一流專家教授來校授課指導,確保理論宣講者永立學術前沿。二是實踐鍛煉強黨性。組織教師參觀紅旗渠、焦裕祿紀念館、沂蒙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山東省黨史館,學習先輩先烈、先進典型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精神風范和“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為民情懷﹔觀看教育片《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百年潮——中國夢》等,引導教師重溫黨史,堅定信念。現場教學、視頻教學的雙管齊下,進一步強化了教師們的群眾觀,增強了恪守為民宗旨,恪盡興黨之責的意識。三是教學比武練把式。每年組織兩次新課試講,促使教師自我砥礪、自我揚棄,緊跟時政熱點,加速課題更新﹔聽課評課遵循全體教師“互聽互評——調整反饋——充實提高”的進階過程,為教師提供一個相互觀摩,相互切磋,集思廣益,共同進步的平台,推動了黨校“精品課程”、“名師計劃”的有序實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規矩方圓”是保障

為使“第二課堂”理論宣講走上科學化、規范化軌道,黨校拿出制度利器,為理論宣講立規矩、劃方圓,確保“第二課堂”講出實效。一是組織協調。成立由區委黨校常務副校長任組長,分管教研的副校長為副組長的“第二課堂”領導小組,負責對培訓工作的宏觀規劃和指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由組織部牽頭,定期召開基層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共同研究宣講工作。二是培訓管理。“第二課堂”採取“強化制度規范學、把握時令靈活學、根據需求點菜學、結合區情選擇學”等形式,讓基層黨員群眾自主“點菜”選擇培訓內容,然后按所選“菜單”因需施教,開展針對性培訓。實行培訓需求追蹤調查制度。向基層黨組織和群眾發放《“第二課堂”培訓黨員群眾需求調查表》,做好需求情況收集、匯總、反饋工作,及時調整課題和師資﹔建立培訓檔案,在每次培訓結束后,將培訓的時間、地點、內容、培訓教師、受訓學員情況等進行整理歸檔。三是考評激勵。成立考評組,對師資隊伍、教學質量等進行考核評估,評估結果作為年終崗責完成情況的重要依據,與評優評先挂鉤。

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群眾語言是法寶

“當前社區工作相當程度上依靠樓組長、老黨員和志願者。黨校應當主動走進基層、走進社區,用接地氣的語言,向他們宣講黨中央的重要文件精神和講話精神,再通過他們向群眾作宣傳解釋,及時化解基層的‘負能量’……”這是黨校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征集到的群眾心聲。為此,黨校在“第二課堂”創建工程中尤其注重群眾語言的錘煉,確立了講師“基本功三部曲”:一要善講故事。再高深的理論也要力求以故事的形式表達出來,達到見微知著的效果﹔二要善講白話。要杜絕把做研究、寫文章的習慣帶到宣講工作中,用理論闡釋理論,抽象難懂,而要多用俗語、俚語、歇后語來描繪理論模型﹔三要多用比喻。常言道,理論是灰色的。群眾聽理論宣講,就好比欣賞圖畫。多打比方,憑添色彩,使宣講更加生動活潑、通俗易懂。通過“三步”錘煉,目前“第二課堂”的聲音不再單調,扭轉了過去聽黨課昏昏欲睡的困局,形成了群眾愛聽、教師愛講的良性互動局面。

【成效與反響】

2009年,歷下區委黨校“第二課堂”工程獲評歷下區優秀黨建品牌。截止2013年底,歷下區委黨校已多次獲得山東省黨校系統“先進黨校”榮譽稱號。十八大以來,歷下區委黨校共開展義務宣講100余場,聽課人數高達8000多人次,拓寬了宣講覆蓋規模,密切了黨員干部與基層群眾、黨校陣地與基層戰斗堡壘、黨的理論指導與基層生動實踐之間的關系,解決了以先進理論武裝和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問題,營造了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濃厚氛圍,起到了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陣地”的輻射作用,成為基層社會群體中耳熟能詳的理論宣講品牌工程。

【重要啟示或意義】

新《黨章》對黨的群眾路線的表述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這啟示我們,做好新時期的群眾工作,必須首先解決好思想共識問題。隻有把黨的理論宣傳到位、解釋到位,得到群眾的理解和認同,才能真正獲得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才能確保各項政令“一竿子插到底”。而黨校“第二課堂”正是把黨的理論宣講延伸到街道、社區的橋梁、紐帶,是黨以理論形態與群眾心連心的重要渠道。因此,區級黨校應當充分利用校內干部教育培訓主陣地的輻射作用,努力打造“第二課堂”品牌工程,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基層的老百姓不出家門就能以“菜單式”點科,品嘗到豐盛的“理論快餐”。(王官喆)

分享到:
(責編:秦華、權娟)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