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征集

江蘇常州:創新機關作風建設“網上民調”活動

2014年08月26日09: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自2010年以來,常州市市級機關作風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級機關作風辦”)針對涉企涉民的50余家窗口部門,連續4年每年集中利用9月份一個月時間,以網絡形式持續深入開展“網上民調”活動,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效於民。

動因:“觸網訪民”彌補監督空白

一是傳統模式民意體現不夠。近年來,積極探索構建了市級機關作風建設“423”監督模式,即:建立專項督查、聯動監督、常態考核、實時評價“四位一體”監督機制﹔聘請100名監督員、23名察訪員“兩支隊伍”﹔形成7個轄市區監督點、作風辦、監督員“三點聯動”,基本做到了全方位、多角度、廣覆蓋監督,但與當今社會利益多元化、經濟發展新形勢、群眾需求期盼值還有一定差距。

二是新的形勢提出更高要求。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的出台,省、市委改進工作作風制度規定的貫徹實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糾正“四風”問題等等,對機關干部為民務實清廉提出了新要求,人民群眾民主意識、法制意識日益增強,也給機關作風的監督模式、監督機制、監督實效等提出了更高標准。

三是機關“通病”難以動真碰硬。由於人情網、關系網復雜,很多監督察訪活動還沒展開,說情打招呼就隨之而來,給監督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監督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不同程度存在監督人員放不下面子、監督工作打不下“板子”現象,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群眾監督太難的“結”始終成為提升機關作風效能的“老大難”問題。

四是“網上民調”補長監督短板。實施“網上民調”,較好避免了機關部門“既是選手,又是評委”的雙重身份和人為因素,增強了作風建設的客觀性和實效性,像一雙無形的眼睛,始終監督著機關干部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在市級機關拉響了作風建設警報,起到了警鐘長鳴、晨鐘暮鼓作用。

做法:高點定位旨在問需問策

實施“網上民調”,旨在找到找准深化機關作風建設的“鏡子”和“靶子”,征求意見、了解情況、查找問題、組織整改,推動市級機關進一步轉觀念、改作風、提效能,努力打造基層滿意、企業滿意、群眾滿意的政務環境。

一是精心實施。科學編制預案,緊扣部門職能,確定在市行政服務中心設有窗口或自身設有服務大廳的市級機關部門作為民調對象,重點突出“服務態度、依法行政、業務素質、政策執行、工作流程、辦事效率、收費情況、廉潔自律”等8個方面調查內容。實行“兩級聯手、六網聯動”,擴大知曉面、提升參與率,組織市級機關作風建設特邀監督員、察訪員、轄市區7個監督點向企業、鄉鎮和基層群眾等發放告知函5000余份,並在《常州日報》、《常州晚報》廣泛宣傳,依托市政府門戶網、中國常州網、中吳網、黨建網、機關黨建網和市級機關作風建設網等6個網站同步開展。

二是梳理反饋。本著原汁原味、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原則,針對社會各界提出的群眾利益訴求還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回應和解決,少數窗口工作人員態度冷橫硬推,政策程序解答不清、告知不詳、來回奔波現象,執法不嚴、自由裁量、收費欠規范等意見建議,梳理歸類成群眾訴求、服務態度、政策執行、工作效能、依法行政等五個方面,逐條進行反饋,逐項研判分析,督促列表整改,並形成專題報告,為領導正確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

三是立足長效。將有效解決“網上民調”反映的問題作為聯系群眾、改進服務、優化環境的有力抓手,能解決的當即給予解決,暫時不能解決的制定方案、形成合力逐步解決,因法律法規等因素不能解決的給予解釋,確保企業、基層和群眾所需所呼所盼得到有效落實,並以整改落實為新的起點,舉一反三、抓點帶面,確立每年9月為“網上民調月”,同時將民調整改落實情況納入年度機關作風建設綜合考評,進一步推動機關作風建設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

成效:“網上民評”助推作風轉變

實踐証明,“網上民調”是發展民主監督的有益探索,體現了民主監督的內在要求,有力促進了機關作風的轉變和各項工作的落實,為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群眾困難,優化發展環境,推動廉政建設等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是接通地氣。“網上民調”為機關和基層、政府和群眾架起了溝通橋梁,暢通了群眾反映意見、表達訴求的渠道,使政府機關能更直接、更真實地了解群眾意願,聽到群眾呼聲,改變了以往機關工作主要靠上級領導評價和自我評價的傳統模式,從而促使機關在積極對上負責的同時,自覺、主動地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真正做到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相一致,4年來共有7.3萬余人次參與,累計征集各類意見建議8大類525項8642條,9位市領導16次批示肯定,群眾參與民主監督意識不斷增強,利益訴求得到充分表達,為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奠定了基礎。

二是主動作為。毛澤東同志說,“隻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網上民調”活動的持續深入開展,倒逼機關各部門主動應對新形勢、新挑戰、新要求,接地氣、訪民意、聚民智,群策群力,採取各種方式加強內部監督,90家機關單位主動在新聞媒體、部門網站公布監督電話,設立領導信箱、作風專欄等,進一步接受社會監督,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風,對標找差距、高標抓整改,切實把群眾反映的意見建議落到實處,實現了被動參與向主動革新轉變。

三是著力整改。社會各界對機關工作進行全方位全視角評價,熱點難點問題被集中釋放,針對各類尖銳而中肯的意見建議,逐一向有關部門進行反饋,各單位結合自身職能,專題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落實責任分解,列表整改落實,市級機關作風辦對各部門整改落實情況加強明察暗訪、跟蹤問效,確保件件有回應、事事有落實,整改率、回訪率達100%,進一步促進了機關作風建設有力有序有效開展,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意識不斷增強。

思考:民調活動引發的啟示

“網上民調”構建了網絡政府與群眾互動平台,實現了更廣泛的群眾聯系,既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實踐,也是機關作風建設工作的創新嘗試,給我們帶來不少有益啟示。

一是有利於接受社會監督。“網上民調”改變了傳統的單一通道監督機制,彌補了傳統方式溝通時間長、成本高、有顧慮等缺陷,充分利用網絡直接性、互動性、即時性特點,既讓政府能更廣泛收集民意、匯集民智,又極大縮短了和百姓之間的溝通距離, 其范圍之廣、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是傳統監督方式無可比擬的。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掌握各方面訴求,不但有利於發揮網絡輿論的監督作用,更加促進廣大公務員必須在效能提速、服務提質、形象提升上下硬功夫、苦功夫,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更加規范透明履職。

二是有利於政府職能轉變。服務型政府就是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政府,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求政府從管控職能向服務職能轉變。雖然建設服務型政府已提出多年,但個別機關部門在群眾心目中的地位不僅沒有提高,誠信甚至反而下降,如何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網上民調”這一有效途徑集民需、聚民智、匯民意,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出狠招、下猛藥、啃硬骨頭,為政府轉變職能、強化服務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網上民調”活動呈現了“三增一減”現象,參評人數激增、綜合滿意率遞增、表揚性意見明顯增加、批評建議類意見相對減少,領導高度重視、部門貫徹有力,較好實現了思想觀念改變、工作作風改進、投資環境改善,網上訪民意、網下解民憂做法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和好評。此項工作先后得到10多位市領導批示肯定,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傾聽民聲、集聚民智,在全市逐步構建起集日常信訪投訴和網絡輿情採集於一體的全覆蓋、立體式、動態化互動機制。

三是有利於密切黨群關系。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多元化利益群體的形成,相應出現了多元化社會群體,形成錯綜復雜的利益糾紛和矛盾沖突,如果社會群體和政府之間缺乏暢通的溝通渠道,群眾訴求得不到有效申訴,則影響社會安全穩定。“網上民調”活動使各級領導更直觀地了解社情民意及當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各項決策也更具有可行性,真正把讓人民滿意的標准高懸頭上、牢記心上,把解決群眾困難、為群眾辦實事、實現人民期盼體現在行動中,從而有效地凝聚匯集各方面力量幫助群眾排憂解難,贏得群眾理解和支持,較好地體現了“減壓閥”、“調節器”功能,進一步密切了聯系、增進了感情、推動了發展。

分享到:
(責編:秦華、閆妍)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