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征集

徐州鼓樓區牌樓街道黨工委:實施“凝心工作法” 激發黨建新活力

2014年08月25日14: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鼓樓區牌樓街道黨工委堅持“植根人民,服務基層,造福百姓”宗旨,緊貼“民”字做文章、圍繞“心”字搞服務,大力實施“凝心工作法”,積極探索城市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最優路徑,下基層、進社區、訪民戶,廣察民情、速解民憂、普惠民生,以扎實有效的工作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收到了干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社會更和諧的良好效果,黨員干部的群眾觀念顯著增強、社會治理能力顯著提高、群眾工作方式方法顯著改進。

基本做法

牌樓街道黨工委根據城市社會新特點和社區黨建工作新要求,堅持把群眾感情貫穿於各項工作的全過程,以心換心了解民心,真情調解凝聚民心,親情幫扶溫暖民心,真心實意為群眾排憂解難,逐步探索形成了“凝心工作法”,做到了民情掌握在前沿、矛盾化解在初期、感情融洽在基層,群眾工作有聲有色、多姿多彩,街道社區成為服務居民、維護穩定、凝心聚力的和諧家園。牌樓街道先后榮獲省文明單位、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街道、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等榮譽。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社會治理“一張網”。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構建轄區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層級,將轄區劃分為街道、社區、居民小區和樓道四個層級,建立“街道社會治理中心、社區第一書記、社區黨委、網格長、信息員(包括轄區單位)”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網絡體系。把黨的建設、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納入三位一體的網格化管理,推行社區黨委書記兼社區居委會主任、社區黨委成員兼片區黨支部書記、網格長兼網格黨小組長的領導機制,以社區兩委成員、城管片長、轄區片警、樓長、黨員志願者為骨干,分別建立服務團隊,打破過去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局面,實現了“上面千條線”匯聚到“基層一張網”。健全網格機制,定人定崗定責,實現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社區干部定時定點走訪網格,網格長和黨員普訪居民家庭,在網格中察民情、訪民意、解民憂,進一步暢通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渠道。截至目前,網格服務人員已走訪社區家庭4300余人次。

公共服務“一條龍”。建成“一站式”社區綜合服務大廳,將社區涉及的黨建、社保、民政、計生、司法、信訪、綜治等20多個服務項目集中辦理,實現了為群眾“開一扇門、辦萬家事”。同時,實行為民辦事全程代理制,將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計生服務、低保申辦、救災救濟申請、各類登記証辦理等9類33項內容列入受理范圍。群眾隻需向受理點提出辦事申請,提供有關材料,均予代理,為基層群眾提供了“隻進一個門,隻找一個人”的便捷高效服務,形成了“群眾辦事、干部跑腿”式的基層公共職能新框架。今年3月至5月,各服務大廳共辦結便民服務事項1520多件,接待辦事群眾近4000人次,為民代辦事項776余件。此外,還創設多種多樣服務形式,如“代理式”便民服務、“互助式”幫困服務、“民主式”訴求服務、“結對式”共建服務、“上門式”居家服務、“菜單式”志願服務、“網絡式”信息服務等,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務功能。

區域黨建“一股繩”。全面推行社區黨建“契約化”共建模式,社區黨組織和駐區單位黨組織簽訂共建契約,積極構建“社區黨組織+共建單位黨組織”、“在冊黨員+在職黨員”合作共贏的區域化社區黨建新格局。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區域聯動、共駐共建”原則,整合轄區各類組織、各類單位、各類人群,調動一切力量,形成黨建工作合力。搭建社區服務聯動平台,社區黨組織牽頭,社區內單位黨組織配合,共同開展幫困助學、扶貧救弱、便民服務等活動,向弱勢群體和困難職工獻愛心﹔搭建治安聯防平台,組建社區義務巡邏隊,採取樓院看護、群防群治等措施做好社會治安聯防工作﹔搭建文體活動聯辦平台,組建獨具特色的社區文化工作隊伍,積極挖掘社區文化資源,興辦社區文化事業。黨建共建模式的推行,有力地推動了思想工作聯做、設施聯建、公益聯辦、文化聯興、難題聯解,促進了文明和諧社區建設。

服務群眾“四張牌”。精心創建“招牌”、打造“品牌”,積極探索新形式下聯系和服務群眾的新舉措、新平台。一是創設“黨代表工作室”,通過駐室接待、網絡互動、點題約談、公開接待、走訪慰問、專題調研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幫助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搭建起黨群“連心橋”。二是開展社區志願服務,根據志願者專長,建立醫療衛生、教育咨詢、法律援助等集成式專業服務隊,把技術、健康、文化送到居民手中。三是創建“黨員先鋒崗”,採取黨員自我認崗、組織定崗、公開示崗等形式,激發黨員創先爭優、服務群眾的動力。四是實施包挂幫扶,組織機關干部進社區,深入基層察實情,貼近群眾辦實事,傾聽民意促落實,幫扶困難群眾走出困境。活動開展以來,黨工委成員已深入基層駐點調研60余次,發放聯系卡300余張,走訪群眾178戶,幫扶困難群眾22戶,整理調研記錄100余篇,完成調研報告8篇,辦理群眾就業、入學、就醫等實事20余件。

主要成效

牌樓街道黨工委實施凝心工作法以來,黨員干部的黨員意識明顯增強,工作作風明顯轉變,服務群眾能力明顯提高,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有效激發,形成了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良好局面。

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做好社區黨建工作,僅靠社區黨組織和社區黨員干部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調動駐區單位、全體黨員、社區居民的積極性。牌樓街道通過實施“凝心工作法”,凝聚社區黨建工作合力,走出了一條黨組織領導、社會組織配合、廣大群眾參與的新路子。社區黨組織從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發生了根本變化,從過去的行政命令式轉變為引領協調式,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想干事沒條件、想管理沒手段、想服務沒資源的狀況,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明顯增強,管理觸角不斷延伸,切實提升了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優化管理、維護穩定的能力。

提升了公共服務功能。基層黨組織擔負著聯系群眾、組織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職責,直接面對群眾,經常與群眾打交道,工作成效直接關系群眾的切身利益,影響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牌樓街道黨工委在社區黨建工作中,突出服務型社區黨組織建設,強化服務功能,拓寬服務領域,創新服務載體,完善服務機制,不斷提高社區黨組織的服務能力。通過開通網絡服務平台、零障礙服務廳、數字城管、12345投訴熱線等途徑,實現了從管理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從抓管理向重服務的職能轉變。

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牌樓街道的黨員通過與居民群眾溝通交流,面對面傾聽居民群眾的所需所想所盼,在聯系和服務群眾過程中受到了黨的群眾觀教育,進一步加深了與群眾的感情,學會了群眾語言、掌握了溝通技巧,使黨員走進社區、服務群眾的過程成為黨性鍛煉的過程、成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過程,真正實現了群眾立場、群眾觀點、群眾工作方法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凝心工作法的實施,不僅使黨員干部與基層群眾打成一片,贏得了群眾的廣泛好評,而且使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有效發揮,黨員的服務熱情和能量得到有效釋放,進一步提高了黨員為服務群眾水平、群眾對黨員的認同感。

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牌樓街道黨工委轉變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變被動接訪為主動出訪,變居民來訪為黨員回訪,變臨時“坐診”為經常“出診”,認真處理好群眾的來信來訪。對群眾的合理化建議及時採納,對群眾反映的難點熱點問題,能解決的想辦法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給群眾解釋清楚,社區黨組織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進一步夯實,共建共享社會和諧的氛圍蔚然成風,真正做到了把矛盾解決在基層、消除於萌芽狀態。現在,牌樓街道社區居民的民主意識、法治意識顯著增強,基層社會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依法自治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經驗啟示

牌樓街道黨工委“凝心工作法”的成功實踐,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街道黨建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對於推進城市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更好地服務社區群眾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隻有走進民心,才能贏得民心。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基層組織把知民情、解民憂、化民怨、暖民心作為經常性工作,按照情況掌握在基層、問題解決在基層、矛盾化解在基層、工作推動在基層、感情融洽在基層的要求做好群眾工作。但現實中有些黨員干部不想和群眾打交道,不願與群眾面對面,不會做群眾工作,造成黨群之間、干群之間“空間距離”越拉越大,“心理距離”也越來越遠。要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消除與群眾的隔膜,黨員干部必須走出機關、走向基層、走進社區,傾聽群眾的意見建議,感受群眾的喜怒哀樂,體會群眾的艱辛疾苦。隻有真心實意地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憂所怨、所急所求,才能對群眾產生真感情、把群眾當作親人,從而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為群眾辦事、為群眾解難,真正把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各項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贏得群眾的誠心擁護和全心支持。

隻有黨組織“有為”,才能在群眾中“有位”。目前,有的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缺乏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服務群眾擺架子、做樣子、一陣子,讓廣大群眾感到失望。徹底扭轉這一狀況、做到取信於民,關鍵在於各級黨組織要發揮作用、積極作為,黨員干部模范帶頭、干事創業。牌樓街道黨工委以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統領,做好服務好基層群眾、提升黨組織服務能力“兩個服務”工作,以真抓實干的實際成效贏得了群眾信賴。牌樓街道黨工委的實踐啟示我們,黨組織要想在群眾心目中有地位就必須有所作為,對群眾“有求必應”才能讓群眾對黨組織“一呼百應”。隻要基層黨組織心系群眾、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就能不斷增強群眾的認同感、提升群眾的信任度,從而使黨組織更加堅強有力、朝氣蓬勃,團結帶領廣大群眾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隻有搭建好“平台”,才會有施展的“舞台”。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指出“黨的基層組織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創新活動內容方式,找准開展活動、發揮作用的著力點,在擴大黨員參與面、提高實效性上下功夫,增強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創新服務載體、搭建服務平台,能夠推進各級黨組織之間、黨組織與黨員干部之間、黨員干部與群眾之間的經常性聯系和互動,為廣大黨員干部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創造條件。牌樓街道黨工委在實踐中探索的多種形式的服務平台、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各具特色的服務機制,較好地解決了黨員干部“有力無處使、有才無處施”的問題,使廣大黨員干部的特長和智慧有了施展的“舞台”,把個人的單薄力量匯聚成服務群眾的整體合力。實踐表明,隻要基層黨組織廣開思路、善於組織、加強協調,就能為每一位黨員施展才干開辟空間,真正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隻有創新服務方式,才能滿足群眾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群眾需求呈現出日益多樣化趨勢。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創新服務群眾的方式,在關心對象、工作內容、制度機制、方式方法上實現新的拓展。弱勢群體、困難群眾,是我們必須長期幫扶的重點對象,但服務的理念和方式還需要必須不斷轉換和拓展,從關心少數弱勢群體向關心多數人的公共利益拓展,關心的內容也要從柴米油鹽向社會保障、公眾利益升級,從物質生活需求向精神生活需求躍升。黨的群眾工作隻有順應時代變化而適時調整,才能滿足群眾不斷發展的新需求,進一步提高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以知民情為前提,堅持點面結合、當前與長遠結合,把握群眾需求發展動向,做到服務群眾與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提高群眾相統一,引導群眾積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這是牌樓街道“凝心工作法”給我們的又一有益啟示,也是牌樓街道黨工委的目標價值追求。

分享到:
(責編:秦華、閆妍)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