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征集

陝西麟游:推行“334”工作法構建服務群眾新機制

2014年08月25日14:1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意見》中強調指出:“要加強和改進鄉鎮、街道和村、社區便民服務工作,提升服務群眾的功能和水平”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麟游縣針對全縣貧困人口多,農戶居住分散,農村交通不便,農民群眾辦事難等實際問題,積極探索推行以“三個平台支撐多樣化服務、三支隊伍提供組團化服務、四項制度保障便民化服務”為主要內容的“334”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法,著力提升鎮村兩級組織服務群眾的功能和水平,積極構建貧困山區基層組織服務群眾新機制,暢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取得了群眾滿意、社會認可的明顯效果。

一、 背景與緣由

在去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工作中,縣委通過深入調研,掌握到全縣農村基層組織聯系服務群眾工作中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一是農村基層組織職能亟待轉變。隨著農村綜合改革的不斷深化,特別是在稅費改革后,鎮村“催糧要款”等工作任務自然消失了,管理的職能進一步弱化,群眾對服務的需求日趨增大,需要鎮村兩級組織主動適應新形勢,構建親民、便民、為民的平台和體系,發揮鎮(鄉)村組織在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服務、引導作用,盡快實現由“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保障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科學發展。

二是農村基層干部能力亟待提升、作風亟待改進。一些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群眾觀點樹立得不夠牢固,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的能力不足、意識不強、方法不多,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不高,有逐漸脫離群眾的現象,在聯系服務群眾接力跑的“最后一公裡”存在“掉棒”的潛在風險。需要對農村基層干部加強教育,牢樹群眾觀點,建立聯系服務群眾的剛性制度約束,讓農村基層干部自覺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人性化的服務,改善黨群干群關系,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三是服務群眾的體系和場所不健全。過去由於鎮干部駐村包點任務重,工作流動性大,加上分散辦公,相互缺乏銜接配套,辦事無章可循,群眾辦事不是找不到門、就是找不到人,誤時誤工開支大。基層群眾呼吁建立“一站式”窗口服務平台,集中辦理各類事項,規范辦事程序,確保群眾隻進一扇門,辦成所辦事。

四是鄉鎮撤並后,農民群眾辦事難的問題突出。麟游縣在鄉鎮機構改革中原來的16個鄉鎮撤並為7個鎮,鎮域跨度和面積成倍增大,服務群眾的半徑顯著增加,加之地處山區自然條件差,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群眾辦事難問題尤為突出,特別是撤並鄉鎮的一些殘疾人和年老體弱群眾來鄉鎮辦事十分不便。

縣委在深入剖析后認為,要破解上述難題,就要以完善服務體系為重點,以建強服務隊伍為關鍵,積極構建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在探索試點的基礎上,堅持把“334“工作法作為農村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實踐載體,在全縣鎮村兩級全面推行,通過探索與實踐,初步實現了鎮村兩級組織由“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

二、做法與成效

麟游縣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針對存在問題,大膽探索,創新工作載體,搭建服務平台,構建服務體系,健全服務機制,積極探索貧困山區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新路子。

一是“三個平台”支撐“多樣化”服務,增強鎮黨委服務群眾的帶動力。以強化鄉鎮服務功能為重點,著力探索建立全面覆蓋、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鄉鎮服務群眾工作新體系。固定平台規范化。整合勞動保障、民政、財政等資源,在全縣7個鎮和100個村分別建立社會公共服務中心和公共服務站,形成鎮村兩級“一窗受理,后台運作,上下聯動,分層服務”的便民服務網絡,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體化辦公、一站式服務。將各項制度、服務事項、服務內容以挂牌形式進行全面公開,做到讓群眾對辦理事項、辦事程序、申報資料、辦理時限、收費標准“五個清楚”。按照人卡對應的原則,把工作人員姓名、職責、聯系電話、監督電話等信息印制在便民服務卡上,發送給每個群眾,便於群眾聯系與監督。今年以來,通過鎮村兩級便民服務大廳共為群眾辦理各類事項1690件﹔移動平台經常化。全縣7個鎮全部開通了“便民服務車”,把便民服務車到村時間、地點、辦事項目、聯系電話等制作成便民服務卡,發放每個農戶並在村兩委會等群眾密集區張貼,使群眾提前知道便民服務車到村時間和地點。每周定時定點逐村上門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辦事困難的群眾開展上門服務,將民政救濟款物、家電補貼、政策補貼、養老補助等送到群眾手中,將代辦的証卡等交付群眾,做到了“群眾動嘴,干部跑腿”。目前,7個鎮的便民服務車共開展上門服務200多次,為群眾辦理各類事項1300多項﹔信息平台多元化。以鎮為單位建立了農戶家庭信息庫,建成了信息服務系統,通過手機短信及時向群眾編發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及強農惠農政策、災害性天氣預報、農副產品購銷信息、農業實用技術、安全生產知識和法律知識等,方便群眾生產生活。今年以來,已編發各類農事、法律和實用技術信息近1萬條。

二是“三支隊伍”提供“組團化”服務,增強鎮干部服務群眾的戰斗力。根據群眾生產生活需求,結合機關干部個人特長,採取群眾點名、個人申領、組織審定等方式,把鎮機關干部分別編入產業發展服務隊、文化活動服務隊和扶貧幫困服務隊,為群眾提供針對性服務,變“單一服務”為“組團服務”。產業發展服務隊把技術送到田間地頭。把強產業、促增收作為主基調,以幫助群眾制定產業發展規劃,調整產業結構、培育特色產業、推廣農業技術、增加群眾收入為主要內容,積極開展“三聯系三服務”活動,每支服務隊聯系一個農業主導產業基地村、一個農業特色產業示范園,每名隊員聯系一戶農業主導產業示范戶,為群眾開展政策、技術、信息服務,壯大農業主導產業,增加群眾收入。今年以來,全縣7個鎮的產業服務隊共開展現場技術培訓240場次,印發技術資料6000多份,提供信息400多條,培育主導產業基地村26個,建成主導產業示范園31個﹔文化活動服務隊把歡樂送到村庄院落。以活躍農村文化生活為主旋律,以宣傳強農惠農政策、法律法規知識、凝聚和諧穩定的正能量、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為主要任務,組織群眾開展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讓先進文化佔領農村主陣地。積極開展“四個一”活動,即:每年舉辦一次全鎮社火比賽、秦腔演唱比賽,為每個村建立一支文化隊伍,每半月開展一次活動,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在各鎮文化服務隊的引導下,全縣已建立村級秧歌隊29個,秦腔自樂班49個,社火隊76個,舉辦各類活動230多場次﹔扶貧幫困服務隊把關愛送到群眾心坎上。建立困難群眾檔案,幫助制定產業發展規劃,重點開展“五必到、五必助”活動,即重大節日必到、生病住院必到、紅白喜事必到、家庭變故必到、矛盾問題必到,衣食不足必助、因困輟學必助、大病重病必助、高齡老人必助、突發事件必助,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難題。

三是“四項制度”保障“便民化”服務,增強村干部服務群眾的約束力。在全縣鎮村干部中全面推行坐班服務、上門服務、代理服務、服務考評四項制度,將服務鏈條延伸到村組、農戶,使群眾辦事更為便捷。建立鎮村干部坐班制。每個鎮公共服務大廳設立13個便民服務窗口,鎮干部每周二、四、五集中坐班3天,村支書、村主任、村會計每人每周在村公共服務站輪流坐班,為群眾開展各項服務。建立村干部上門服務制。各村建立高齡老人、孤寡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檔案,由村干部結對聯系,定期入戶走訪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及時將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群眾家中。建立村干部代辦制。通過電話詢問、入戶走訪等形式收集群眾委托辦理事項,並進行造冊登記,在鎮上參加會議或鎮便民服務車到村服務時,由村干部集中辦理,並負責將代辦結果送到群眾手中。建立村干部服務考評制。每季度通過自評、互評、群眾代表評議、鎮黨委考評的辦法,對村干部坐班、上門、代理服務工作情況作出優秀、合格、不合格檔次評價,考評結果及時向群眾公布,年終綜合評定,考核結果與村干部報酬待遇、評優樹模等相挂鉤,嚴格獎懲兌現,調動了村干部為民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共識與體會

通過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構建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暢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實踐與探索,我們主要有以下幾點共識和體會:

一是建好平台是提升農村基層組織服務群眾功能和水平的基礎。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服務離不開必要的場所和物質基礎。因此,必須推動人、財、物向基層傾斜,幫助建好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站(點),有效擴大服務范圍,延伸服務觸角,為基層組織服務群眾創造良好的條件,保証群眾話有地方說、事有地方辦、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

二是完善體系是提升農村基層組織服務群眾功能和水平的重點。建立上下貫通、橫向到邊的服務體系,是農村基層組織順利實現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的客觀要求。提升農村基層組織服務功能和水平,必須牢牢把握完善服務體系這個重點,積極構建以黨組織為核心,以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為重點,以村(社區)便民服務服務站(點)為依托的服務群眾的組織體系,並根據群眾需求,積極創新服務形式、豐富服務內容,暢通服務渠道,努力實現農村基層組織服務功能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三是建強隊伍是提升農村基層組織服務群眾功能和水平的關鍵。建立一支為民務實清廉的基層干部隊伍尤其是帶頭人隊伍,是基層組織服務群眾的力量所在。麟游縣啟動實施“智力扶貧”工程,利用2-3年時間,使全縣50歲以下50%以上的村干部達到大專或中專以上學歷,同時,從縣級機關、事業單位選派15名優秀年輕干部到組織軟弱渙散村、扶貧開發重點村、低收入村擔任“第一書記”,夯實基層黨組織基礎。實踐表明,群眾觀念強、服務能力強、充滿活力的基層黨員干部隊伍,是帶頭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中堅力量。

四是形成長效機制是提升農村基層組織服務群眾功能和水平的根本。制度管根本、利長遠,以服務為導向的制度設計是加強為民服務工作的重要保障。麟游縣建立了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和村干部報酬正常增長機制,將村級運轉經費提高到每村每年1萬元,村干部報酬提高到人均每年1.3萬元,由縣財政全額負擔,全面提升農村基層組織的服務保障水平,建立鎮村組織和黨員干部服務群眾考核獎懲制度,引導基層組織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服務上來,實現了服務群眾的常態化、機制化和規范化。

分享到:
(責編:秦華、權娟)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