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征集

黑龍江龍江縣:“1+3”群眾工作法創新服務群眾工作

2014年08月25日13: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自中央提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龍江縣從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入手,構建並深入推行了“1+3”群眾工作法,創新了農村黨組織服務群眾的科學機制,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1+3”群眾工作法,即:構建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一個平台——群眾之家,三項機制——民情下訪、民事代理和民生在線。“1+3”群眾工作法是集中干部群眾智慧,在深入實踐的基礎上,探索實施的一項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系統工作方法,它的基礎是平台建設,關鍵是健全工作機制,核心是走群眾路線,本質是為人民服務,要求是務實高效,保障是簡政放權,目標是夯實黨的執政基礎。

一、主要做法

1、建立群眾之家,以小舞台撐起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大平台。堅持“群眾即是家人”的理念,在縣政務中心和鄉鎮建設了大廳式、窗口式等各具特色的群眾之家15個,在社區、村級和農林牧場建立居民之家8個、農民之家157個、農工之家7個,構建了群眾之家、服務窗口、代理中心“三位一體”的服務群眾新格局。走近群眾之家,扑面而來的是那幅貼心的標語:累了您就歇歇腳,渴了您就喝杯茶,氣了您就消消火,難了您就說句話,這裡就是咱的家!群眾之家精心設置了休息區、辦公區和活動區,建立挂牌上崗、微笑服務、首問負責和書記信箱等制度,實行一站式接待、陽光化辦公、代理式服務,強化信訪接待功能,縣財政每年撥付黨建經費300多萬元,解決了以往群眾辦事“東屋西屋找、樓上樓下跑”的問題,推到了干群之間的隔心牆。全縣共接待群眾74900人次,化解矛盾2681件次,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19230件次。

2、推行民情下訪,用小機制暢通黨員干部聯系群眾的大通道。深入開展民情下訪,使黨員干部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溝通,實行下訪式服務,通過下訪轉作風、連民心、解難題、問民計。縣直部門包鄉鎮,縣鄉村三級干部包屯包點聯戶聯社區聯企業聯合作社,構建縣鄉村三位一體的網格化管理新機制,實行《民情日記》、民情聯系卡制度,把包屯干部基本信息在村屯公示。基層干部帶著責任、帶著感情深入群眾,縣直部門干部每年進村入戶時間不少於10天,鄉鎮干部不少於30天,村級和社區干部不少於50天,健全問題收集、整理、處理和反饋工作流程,採取現場辦公、下訪服務車、下訪服務日等形式,及時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全縣4200名黨員干部與13450戶群眾結成對子,深入基層13.5萬人次,解決實際問題7230件次。

3、實施民事代理,靠小角色撬動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大杠杆。建立為民服務全程代理代辦機制,在自然屯和居民小組設立代辦點1083個,設立受理員負責接待群眾咨詢和代理事項組件工作﹔在農民之家、居民之家和農工之家建立代辦站172個,設立專職代辦員,縣鄉村干部全部兼任代辦員﹔在鄉鎮群眾之家建立代理中心,在縣級依托政務服務中心,構建了一體運行、無縫對接的縣鄉村屯四級代理代辦網絡。根據群眾需求和干部能力,從行政審批、公共服務、便民服務、經濟發展等四個方面,把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90項事務納入代理范圍,實行村民委托、全程代理、無償服務,由縣財政每年劃撥400多萬元專項資金,切實讓群眾辦事隻進一個門、隻找一個人、辦事不出屯,打通了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全縣共為群眾代理代辦5.3萬件,為群眾節省交通、就餐、隱形支出等費用1400多萬元。

4、構建民生在線,借小網絡豐富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大內容。利用遠程教育網絡,建設民生在線遠程服務機制。把各級群眾之家的服務體系、服務項目、辦事流程、收費標准和辦結時限等內容在網上公示,打造陽光政務﹔投資90多萬元,開發網上辦公軟件,採取外網申報、內網審批的辦法,為群眾提供網上審批服務,減少辦事成本﹔設立在線咨詢服務專欄,推行網上即時交流和溝通互動,搭建了網上溝通平台﹔利用互聯網和手機信息技術,延伸建立了政務110信息平台,設置熱線電話,對輿情信息、社會矛盾和群眾訴求及時介入,妥善處理。全縣共規范行政審批項目251項,減少辦事要件68件,精簡辦事環節143項,縮短辦結時限140項,下放權力6項,優化了經濟發展環境。

二、成效與反響

“1+3”群眾工作法已在全縣14個鄉鎮、172個行政村和社區推廣開來,創新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開辟了黨的群眾路線工作新局面。一是轉變了服務方式,解決了實際問題。通過實施“1+3”,各級黨員干部豐富充實了服務基層群眾的方法,全面掌握了存在的問題,有效解決了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破解了長期存在的瓶頸問題。二是化解了社會矛盾,增進了社會和諧。通過實施“1+3”,民情下訪,認親戚,交朋友,辦實事,搞服務,群眾掏心窩子地與黨員干部相處,搭起了黨群干群關系的連心橋,一些信訪矛盾也通過感情溝通逐步化解。三是優化了發展環境,促進了經濟發展。通過實施“1+3”,政府各部門簡政放權,黨員干部轉變作風,主動為群眾服務、為企業服務、為發展服務,營造了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四是教育了黨員干部,錘煉了過硬隊伍。通過實施“1+3”,廣大黨員干部走走基層,探民情,解民意,更多的參與到服務群眾之中,與群眾親密接觸,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鍛煉了過硬隊伍。

三、重要啟示

通過一年多的運行,“1+3”群眾工作法已經成為龍江縣農村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新機制,充分發揮了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也為加強新形勢下鄉村治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啟示。

啟示之一;“1+3”群眾工作法是轉變作風、夯實為民服務基礎的好方法,不僅改變了干部消極懈怠,吃拿卡要、刁難群眾等不良行為,還轉變了干部服務群眾的方式。同時,部門職能也得到了轉變,由管理變服務,由被動變主動,由簡單變系統,服務到位到家,拉近了和群眾的距離。

啟示之二:“1+3”群眾工作法是塑造形象、優化為民服務環境的好方法,不僅塑造了行業風清氣正、高效服務、依法執政的良好風氣,還塑造了黨員黨性堅定、率先垂范、心系群眾、敬業奉獻、敢於擔當的為民形象,也促使黨員干部盡心竭力,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為民辦實事、辦好事。

啟示之三:“1+3”群眾工作法是建章立制、規范為民服務管理的好方法,不僅建立健全了公約管理、網格管理、行業管理等社會管理新機制,建立了志願服務、下訪服務、代辦服務等服務群眾新機制,也建立了簡政放權、網上審批、效能監察等優化環境新機制,使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群眾辦事有保障、方便快捷。

啟示之四:“1+3”群眾工作法是密切群眾關系、疏通為民服務渠道的好方法,不僅改進了工作作風,密切了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創新了服務群眾的方式,幫助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把服務群眾工作做到了群眾心坎上、拉近了黨群干群距離,維護了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分享到:
(責編:秦華、權娟)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