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征集

福州市委組織部:“四個萬家”打通群眾路線

2014年08月25日11: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福州市委部署開展了“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辦萬家事、解萬家憂”活動。這一活動著眼於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引導各級黨員干部走出機關接地氣,深入基層交朋友,為群眾送溫暖、辦實事,以實際行動貫徹黨的宗旨,踐行群眾路線。2013年6月,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福州市委按照中央、省委的統一部署,不等不看,積極跟進,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明確提出要把“四個萬家”活動作為優良傳統來傳承弘揚,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來推進,並貫穿活動始終。市委全面部署深入開展“四個萬家”活動以來,全市各級干部下基層近51.7萬人次,建立各種挂鉤幫扶聯系點4.98萬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和央視《新聞聯播》等中央主流媒體先后多次介紹我市的相關做法。

一、背景與起因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利益格局更加復雜,群眾利益呈現出的多元化特征和復雜局面。新形勢下如何為群眾辦實事,才能讓群眾滿意?為什麼有的事情看起來做得很好,群眾還是不買賬?面對這些問題,福州市委順應時代要求,積極探索實踐,倡導並開展“四個萬家”活動,推動黨員干部走出機關大院,深入基層一線,察民情、解民憂、辦實事,改進工作作風,創新實踐黨的群眾路線。20多年來,“四個萬家”活動在榕城大地蔚然成風,實踐也証明:在新的形勢和任務面前,“四個萬家”所蘊含的本質和體現的精神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更加凸顯出重要意義,是行之有效的群眾工作法,且符合當前中央關於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部署要求。

二、主要做法

“四個萬家”作為促進我市轉變干部工作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有效載體。市委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中把“四個萬家”活動持之以恆地堅持下來,創新拓展聯系服務群眾的內涵外延,著力解決好“四風”突出問題,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切身利益問題,解決好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還專門下發《關於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持續深化“四個萬家”活動的通知》,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細化工作措施,努力構建直接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

1.進萬家門,健全完善聯系基層群眾機制。建立黨員干部蹲點、駐點、挂點“三位一體”的直接聯系基層群眾機制,把扎根群眾作為立身之本。廣大黨員干部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下基層,圍繞全市發展的重大問題、群眾關切的熱難點問題,以及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採取召開座談會、隨機抽查、個別訪談等方式,深入基層一線體察民情、傾聽民意、集中民智。市級領導干部每年下基層蹲點不少於10天,縣處級領導干部每季度下基層蹲點不少於一周﹔縣(市)區科級干部每人至少挂鉤聯系1個村(社區、企業、學校、社團),每周至少1次到駐點基層單位了解情況、解決問題﹔完善各級機關干部挂點制度,每半年下基層時間不少於15天。同時,廣泛開展機關黨員進社區和縣鄉干部走村入戶活動,要求黨員干部把村、社區走“透”,包村干部把所有農戶走“透”。全市42840名各級黨員干部走訪了2196個村,走訪農戶849933戶,實現走訪村全覆蓋。

2.知萬家情,健全完善吸納民意機制。建立“民意收集—民意分析—民意辦理”的吸納民意機制,把傾聽群眾意見、關注百姓訴求作為下基層的首要任務。一是建立民意收集制度。積極推廣“兼職委員”、“黨代表工作室”、“民情日記”等做法,全面及時掌握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採取發放征求意見函,設置意見箱,開通福州新聞網“民意信箱”等形式,暢通普通群眾發表意見、反映問題的渠道,引導干部群眾講真話、講實話﹔市委教育實踐辦專門下設了信訪督查組,負責處理和接待群眾來信來訪並做好反饋工作。二是完善民意分析制度。各級黨委和市直部門黨組(黨委)每月召集一次社情民意分析例會,匯總、分析、研判本地區本部門的重要社會動態、基層單位和群眾反映集中的熱點問題以及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三是落實民意辦理制度。市委教育實踐辦及時研究出台了《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建立群眾意見建議辦理督查機制》,並聯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對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征求到的667條意見建議,進行認真分類梳理登記,並明確責任主體和辦理期限,以督辦件形式發放至各責任單位,要求各單位“一把手”親自牽頭,認真研究制定具體辦理方案並及時反饋辦理情況。各單位各部門普遍建立民意辦理台帳,實行銷號管理,定期通報各類意見、問題整改情況。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全市梳理出各類可整改的意見建議11037條,已整改6853條,正在整改4184條。

3.解萬家憂,健全完善紓解民困機制。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把解決群眾所急所憂作為行動信號。一是結對幫扶交民親。開展以幫扶生活困難群眾、幫扶生活困難黨員、幫扶薄弱基層黨組織、幫扶困難企業為主要內容的“四幫扶”活動,努力做到工作作風群眾滿意、幫扶方式群眾滿意、服務內容群眾滿意、服務成效群眾滿意。市級領導干部每人聯系1個縣(市)區,結對幫扶3個村(社區、企業),幫扶5戶以上貧困戶﹔縣級領導干部每人聯系1個鄉鎮(街道),結對幫扶2個村(社區、企業),幫扶3戶以上貧困戶﹔其他黨員干部採取“一幫一”、“多幫一”等方式與生活困難的黨員、群眾結對幫扶。二是下訪接訪解民憂。市領導帶頭開展大接訪工作,著力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每季度集中赴挂鉤聯系縣(市)區開展聯合接訪,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每2個月至少安排1次接訪,其他處級領導干部每月至少安排1次接訪,鄉鎮(街道)領導干部隨時接待群眾來訪。採取開門接訪、聯合接訪、主動約訪、帶案下訪、上門回訪等方式,推動“案結事了、三級終結”。三是興辦實事惠民生。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對群眾提出的合理要求,盡力抓緊解決,對暫時不能解決的,也據實說明情況,並努力創造條件予以解決。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營造宜居環境,內河整治工程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在著力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同時,推動三年基本完成247片、2048萬平方米的舊屋區改造任務,大力改善群眾居住條件。

4.辦萬家事,健全完善惠民長效機制。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把群眾滿意作為衡量標准,以促進科學民主決策為基礎、提高行政效能為重點,健全完善充分體現民生優先的惠民長效機制。一是促進科學民主決策。市、縣(區)領導班子成員針對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等問題,每年撰寫1-2篇有情況、有分析、有建議的調研報告,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在決定和實施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活動、工程項目等之前,要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聽取民意,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切合客觀實際、符合群眾意願。二是落實現場辦公制度。全面推行“一線工作法”,市級領導干部每季度至少1次、縣(市)區領導干部每月至少1次下基層現場辦公,並把為民辦實事項目作為現場辦公的重要內容,狠抓落實,兌現承諾,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三是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加強市民服務中心和市、縣行政服務中心標准化建設,完善“一站”式服務,構建便民服務網絡體系,拓寬便民服務渠道。落實簡政放權的要求,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削減審批環節、簡化前置材料、壓縮審批時限,實行授權窗口即收即辦。

三、實踐成效

“四個萬家”活動作為我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行之有效的載體,通過引導干部下基層,幫助基層解決一批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化解一批影響和諧穩定的社會矛盾,進一步轉變了機關工作作風,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不斷增強廣大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一是改進了服務方式。“四個萬家”活動直接把黨員領導干部推向為民服務第一線,改變了以往“坐等群眾上門”等單調被動的服務方式,建立健全了上下聯動、民需導向、直面基層的綜合性服務幫扶體系。通過整合各種資源,變“群眾跑”為“干部跑”,變“多次辦”為“一次辦”,變“間接服務”為“一線服務”,變“處理線條單一問題”為“解決群眾各種難題”,讓群眾不出門就能享受到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服務,既提高了為民辦事效率,也提升了黨員干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通過“四個萬家”活動,福州市90%的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在市、縣行政服務中心和鄉鎮街道市(村)民服務中心實現了集中辦理,當場辦結率72.3%,群眾滿意率99.99%,實現群眾辦理事項“零障礙”。

二是推動了作風建設。堅持把改進作風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四個萬家”活動的重要著力點,貫徹“敢為、能為、有為”,大力整治庸懶散,深化“四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全力打造風清氣正、優質高效的發展環境。我市成立“福州發布”政務微博群,構建各類政策、資訊互通共享的網絡新平台,先后有4批104家單位(市直單位、縣市區、媒體)加入政務微博圈﹔在全省率先實現市縣兩級行政服務中心的網絡聯網、業務聯動,推行市政府領導定期赴行政服務中心現場辦公制度,確保行政審批15天內完成,推動第二輪簡政放權工作,擬保留市級行政審批項目91 項,上報行政審批項目62項,調整行政審批項目166項,取消及暫無業務的行政審批項目10項,下放行政職權項目48項﹔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深化“四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精神,要求各地區學習借鑒永泰縣整治“走讀”、馬尾區整治“吃空餉”工作的經驗做法,在推進整改工作中出台相關制度,狠抓落實﹔積極開展配偶(或子女)移居國(境)外的國家工作人員任職崗位調整工作﹔加大“會所中的歪風”整治力度,針對摸查甄別出的10家會所(餐館),改變2家私人會所經營業態,面向公眾開放,關停整治8家公園內高檔餐館。

三是轉變了執政理念。“四個萬家”活動抓住了“為民服務”這個關鍵和根本,堅持寓管理於服務之中,通過轉變服務理念、完善服務功能、創新服務途徑來提高黨在基層的執政能力。黨組織由傳統的權力管理方式轉變為以服務為主的引導、示范和組織方式,黨員干部也樹立起了“把麻煩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群眾、把責任留給自己、把權力留給群眾”的服務理念,使黨組織和黨員的社會定位實現了向黨的宗旨的回歸。20多年來,市裡每年通過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安排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近兩年總計完成達156項。去年以來,市四套班子領導就集中開展了5批次的聯合大接訪,各級領導干部521人共接待群眾來訪490批1363人次。

四是夯實了基層基礎。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提升黨在基層的執政能力,著力解決基層組織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總結推廣“135”社區黨建工作模式,全面推行農村“168”等基層黨建工作機制,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共舉辦基層黨組織書記培訓班247期,培訓12031人,實現培訓全覆蓋,提高基層黨組織書記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能力和水平﹔組織266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以跨設區市、跨縣(市)區、縣內跨村的形式,進行異地挂職鍛煉﹔抓好村(社區)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積極拓寬村黨組織帶頭人來源渠道,目前已培養349名村(社區)黨組織后備干部﹔摸排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為245個,目前已整頓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193個﹔有效整合基層黨建資源,推動100多個市直機關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簽訂結對共建協議,3.3萬名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到居住社區登記並參與活動,報到率達96%。

四、經驗啟示

啟示之一:必須把握改革發展這一主題。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也必須緊扣發展這個大局來推進。堅持以“四個萬家”為主要載體,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下基層、惠民生、抓項目、促發展中建功立業,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實踐証明,面對日益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各級黨組織隻有牢牢把握科學發展這個主題,才能把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普通黨員干部的願望和廣大群眾的期待有機結合起來,在下基層活動中實現黨的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全力推進福州新區開放開發、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建設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打造實力福州、活力福州、魅力福州。

啟示之二:必須突出轉變作風這一重點。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是黨長期贏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証。我市各級各部門堅持發揚“榕樹精神”和“釘釘子”精神,大力弘揚“馬上就辦”的優良傳統,全面推廣“一線工作法”,推進領導干部深入群眾“面對面”、職能部門為民辦事“實打實”,形成了人人重實干、事事講落實、層層抓推進的良好氛圍。實踐証明,隻有堅持在作風建設中發揮好領導干部示范表率和先進典型標杆引領作用,切實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才能以優良黨風政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聚集發展正能量、形成創業精氣神,不斷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各項工作。

啟示之三:必須堅持群眾滿意這一標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也是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市堅持真開門開大門搞活動,從制定方案到征求意見,從通報活動進展到整改落實情況,都積極邀請群眾參與,虛心聽取群眾意見,主動接受群眾評判﹔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努力服務群眾、改善民生,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實踐証明,隻有堅持走群眾路線,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服務群眾作為第一職責,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准,切實提高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水平,多辦順民心、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好事,才能真正把活動辦成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

啟示之四:必須抓好制度建設這一關鍵。建章立制要貫穿教育實踐活動全過程,通過制度保障使聯系服務群眾具體化、常態化、長效化,進一步豐富服務內容和形式,拓寬服務思路和途徑,提高服務實效和群眾滿意度。當前,要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持續深入開展“四個萬家”活動,把中央、省委要求,地方實際需要和好的經驗做法結合起來,進一步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完善聯系服務群眾制度體系。制度一經形成,就要嚴格遵守,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堅持執行制度沒有例外,用好的制度管人、管事、管權,切實解決“四風”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廣大干部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把一件件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實事辦好,好事辦實。

分享到:
(責編:秦華、權娟)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