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內蒙古扎蘭屯市從群眾最關心的醫、食、住、行問題入手,多措並舉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讓群眾看到作風建設帶來的新變化。
強基礎,保証患者就醫不難。加大對衛生保障方面的投入,將城鄉常住人口全部納入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體系﹔完善120醫療急救體系建設,實現30公裡服務半徑全覆蓋﹔新建二級醫院病房3萬余平方米,增加床位500張,新建鄉鎮衛生院3個、村衛生室22個,有效緩解了就醫、住院難問題。為提高醫療水平,聯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等優質醫療資源,開展遠程會診和預約診療服務﹔加快醫療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保証每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有全科醫師,逐步建立“小病在基層、大病進醫院、康復回基層”的新型就醫格局。
重落實,保障居民舌尖安全。治理“餐桌污染”,加大對大宗食品檢測力度,對市民膳食結構密切相關的食品定期進行安全關鍵指標抽驗,清查食品企業、大中型集貿市場、超市、餐飲行業等,出動行政執法人員300余人次,立案2起,查處2起,堅決將不合格食品清除市場。為保障市民“菜籃子”,新增溫室、大棚蔬菜種植面積200畝,引進產銷對接的蔬菜商店9家,啟動綠色食品加工園區建設,推進遠東物流等項目建設,便利農副產品集散流通。同時新打水源井4眼,建泵房4座,鋪設供水管網17.62公裡,總投資139萬元,解決了1200余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惠民生,保護百姓居有定所。有序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引導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從機制上逐步並軌。針對群眾意願,加大對保障性住房的房源信息、申請條件、審批流程等信息的公示范圍,嚴厲查處各種徇私舞弊行為,研究制定保障性住房退出機制。今年在建廉租住房387套,建筑面積16806平方米,總投資3196萬元,配建了公共租賃住房100套,總建筑面積7308平方米,總投資1382.4萬元,全程採取陽光、透明操作,確保保障性住房分配公平、公開、公正。同時改造農村嚴重水毀危房318戶,保証了受災村民過個暖冬。
興暢通,保送群眾綠色出行。針對“出行難”問題,投資13.5億元,啟動布特哈大橋、“三橫一縱”道路等43個重點項目和老舊小區道路微循環改造,項目開工率達100%。截至目前,布特哈大橋等重點項目已竣工並投入使用,15條街巷道路改造工作全部完成,街巷硬化工程達60公裡。結合自治區“十個全覆蓋”工程,開工新建4條農村公路、3座橋涵,同步修整已有村路路面,疏通橋涵排水,確保三年內幫助農民走上平坦路。同時,調整優化市區、城鄉班車線路10條,更新公交車3輛,確保市區、鄉鎮和行政村公路通達率達到100%,受益群眾43萬人。
(內蒙古扎蘭屯市黨建宣傳雲平台 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