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各地區各部門普遍進入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的關鍵環節,聽取的意見、查擺的問題能否落到實處、改出成效,關鍵看最后的整改落實能否做實、做細。教育實踐活動是一個系統工程,改作風是一個有機整體,前面的環節與后面的整改息息相關,及時開展“回頭看”,打牢作風建設的“地基”,對取得群眾滿意的成效具有重要意義。
有句話說得好: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為什麼出發。“回頭看”是為了更好地“向前走”,在這個走心的時代,群眾路線無論怎麼走,“為民”的圓心不能偏,“務實”的精神不能丟,“清廉”的品質不能變,唯有多“回頭”看看民生、聽聽民聲,多下“走心”的功夫,找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才能得民心、贏點贊。
“回頭”查征求的意見落實了嗎?敞開大門,聽取意見,讓群眾看到了黨員干部真開刀、敢碰硬的真心、誠心和決心,但意見提了,只是“萬裡長征”的一小步,群眾還滿懷期望地等待“下文”的實招怎麼出。如果聽完意見就束之高閣,從此“石沉大海,杳無音訊”,讓群眾等到“望眼欲穿”,那麼群眾的熱情就如同被澆了“一盆冷水”,會對黨員干部失去信任。“回頭看”就是要及時回應群眾的期待,讓群眾提的意見落地有聲,感受到群眾在黨員干部心中的分量,真正在行動上靠近群眾。
“回頭”看擺出的問題解決了嗎?群眾看教育實踐活動,最怕的是走了過場、流於形式,最盼的是解決問題、看到實效。如果嘴上說得很花哨,就是不見實際行動,或者行動起來慢騰騰,那樣隻會離群眾越來越遠。“回頭看”就是要及時檢查群眾反感的“四風”問題是否解決到位,看看弄虛作假的現象還有嗎,群眾上門辦事,態度好了嗎,效率提高了嗎,奢靡享樂之風絕跡了嗎,看看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打通了嗎?一條一條查,整改不到位的,改成“半拉子工程”的堅決回爐,返工重改。
“回頭”聽群眾的聲音滿意了嗎?群眾滿意是衡量活動成效的唯一標准,有的地方自我感覺功夫下了不少,事情干得挺多,群眾還是不滿意,就覺得心裡很“委屈”。改作風固然要解決一些長期性、根本性的大事,但如果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小問題、小事情依然“濤聲依舊”,群眾也是“不買賬”。整改落實階段,多到群眾中,“零距離”交流,“面對面”溝通,聽聽群眾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哪些矛盾沒化解,把民生小事當“民心大事”一樣上心辦,拆掉“隔心牆”,真正在感情上貼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