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縣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即知即改,針對群眾反映的社區衛生服務“范圍不廣、頻率不高、內容不多”等問題,在組建健康管理團隊基礎上,進一步推陳出新,實施“四零”服務模式,取得衛生事業發展、群眾得到實惠的明顯成效。
行送醫上門,服務群眾“零距離”。統籌全縣醫療醫師資源,結合縣醫院、中醫院、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布局,成立由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公衛醫師、中醫師、財務、藥品、鄉村醫生等組成的健康管理服務團隊37個,每個團隊分片負責服務2-3個村居、社區衛生室,與社區居民、農村群眾簽訂家庭醫生服務協議書,定期上門為簽約群眾免費提供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用藥指導、健康教育和特殊病人隨訪治療等個性化的醫療保健服務,建立起家庭醫生與村居、社區居民之間連續的、穩定的、一對一的服務契約關系,以居民小區為單位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打通了聯系服務基層群眾的“最后一公裡”。今年以來,全縣健康管理服務團隊累計下村(社區)681批次,巡診服務5340余次,接受健康咨詢5500多人次,面訪慢病病人5200余次。
建立綠色通道,服務群眾“零障礙”。注重總結經驗、搭建載體平台,暢通服務為民渠道。制定實施了健康服務團隊“七個一”工作法,即建立一本健康管理團隊服務電話號碼簿、向群眾發放一張服務聯系卡、印制並向管理團隊人員人手發放一本健康服務手冊、指導群眾建立一本自我健康管理手冊、配備一輛健康管理團隊服務用車、半年組織一次健康常規體檢活動,健全一套群眾健康管理服務檔案。同時,建立健康服務工作QQ群、健康教育短信平台,適時向基層群眾傳播健康知識,隨時解答居民、村民的健康咨詢﹔為村居、社區群眾免費贈送愛心聯系卡,清楚標注家庭醫生團隊成員的姓名、專業和聯系方式,一經成員調整,及時告知並換卡。同時,在村居、社區衛生室宣傳櫥窗公示團隊成員名單、職責分工、聯系方式和監督熱線,群眾如有需要可直接撥打家庭醫生聯系電話,獲得健康咨詢、問醫用藥、雙向轉診預約、上門隨訪治療等健康服務。
創新方式方法,服務群眾“零缺位”。順應群眾期盼,創新服務方式,並以制度形式推動服務為民。一是組織健康服務進社區。要求每個健康服務團隊定期深入村居、社區,根據群眾訴求願望,開設健康教育講座,開展義診活動和健康咨詢,免費為村居群眾、社區居民提供測血壓、測血糖,發放限鹽勺、控油壺,並提前活動前3天公告周知群眾。二是推出“四隨訪”服務。推行“電話預約集中隨訪、重點人群上門隨訪、門診及出院病人適時隨訪、一般人群電話隨訪”的服務方式,健康服務服務團隊分片區,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人員、定任務的開展“全方位”的隨訪服務。三是即時預約上門服務。針對空巢老人、殘疾人等行動不便的病人,以及高危病人、特殊病人,在定期上門服務的基礎上,提供24小時的即時預約上門服務﹔如有需要,不分區域、不分寒暑、不分晝夜,電話隨叫隨到,把健康服務送上門。
強化考核管理,服務群眾“零條件”。由縣衛生局負責健康服務團隊的考核管理工作,作為對各鎮(中心)衛生院績效考核的重點內容。實行“雙考核,雙挂鉤”機制,以充分調動健康服務團隊參與村衛生室日常管理的工作積極性。鎮衛生院對轄區內各個健康服務團隊和村衛生室的工作進行捆綁考核,考核結果與健康服務團隊成員的績效工資分配、崗位聘用以及職務職稱晉級等挂鉤。每個團隊參與對村衛生室的績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經費補助的依據。群眾滿意度佔考核分值比重為40%,細化為醫德醫風、醫技水平、熟練程度、健康指導、履約踐諾等8類34項,群眾滿意度低於80%的,或投訴2次以上的,取消評優評先、績效工資、崗位聘用以及職務職稱晉級資格。今年還將開展“最美健康服務團隊”和“最美健康服務天使”評選活動,力促健康服務團隊成員無條件地主動為民服務,做好村居、社區基層群眾健康的“守護神”。
(江蘇省淮安市洪澤縣黨建雲平台供稿 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