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一些地方在干部選任上存在超編制進人、超職數配備干部、超范圍分設黨政職務,隨意按年齡劃線亂調整配備干部和違反規定程序亂進人的“三超兩亂”現象,嚴重影響政府工作效率,加重政府負擔,更會損害群眾的切身利益,破壞干群關系,影響干部工作的公信力。
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一些地方對治理干部“三超兩亂”工作排出了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但是筆者在調研中了解到一些地方在具體操作時,搞起來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通過新增、新批部門機構的方式進行“內部消化”,有的隻抓下面治理而不抓上面治亂,有的隻滿足於集中整治、臨時突擊而忽視建立健全干部選任及監督的長效機制,凡此種種,都是在糊弄應付,是變異了的“以亂治亂”。
應該說,“三超兩亂”不是哪一個地方獨有,也不是短時間內才出現的,而是在我們黨員干部中長期存在且被忽視的一個腐敗“毒瘤”。“三超兩亂”的背后,通常都隱藏著“走后門”、“靠關系”,甚至權錢交易、以權謀私等腐敗問題,因此,嚴改“三超兩亂”,是純潔干部隊伍的現實需要,更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題中之義。
要上下聯動。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治理干部人事工作“三超兩亂”要取得成效,先要從省委、政府等領導機關開始,從上到下,上下聯動,不留死角,從領導到百姓,都不能放過,絕不能搞形式主義、走過場來哄騙百姓。如果讓此問題繼續存在,甚至變本加厲,則將失信於民。
要領導帶頭。干部帶頭,萬事不愁。“三超兩亂”,說到底,是“官本位”思想作怪,是領導干部的權力觀發生了扭曲。故此,治理干部人事工作“三超兩亂”,必須突出領導帶頭,主動向自己“叫板”,拿身邊人“開刀”,絕不能隻精簡老百姓,而不治理領導及其身邊人,尤其是領導親屬的要帶頭。減下來的可下基層,可到一線。要通過領導帶頭,讓群眾看到治理“三超兩亂”的成效。
要動真碰硬。治亂需用重典。“三超兩亂”之所以長期存在,因為涉及到諸多利益藩籬,不動真碰硬,隻會讓治理打折縮水甚至落空。要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整風精神來進行,要敢於碰硬。對超編制限額、違反規定程序進入的人員,一律予以清退﹔對超編進人、違反規定程序進人的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組織人事編制部門主要負責人,一律先免職再追究黨紀政紀責任。絕不能打和牌、和稀泥。
要依靠群眾。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人,也是開展干部人事“三超兩亂”治理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堅持開門搞治理,有關治理工作的方案、程序、結果,要利用各種媒體、通過多種渠道向群眾公開,接受群眾監督。要廣泛發動群眾,充分依靠群眾,吸引群眾參與到工作中來、治理中去,鼓勵群眾舉報、揭批干部身上的“不正之風”、干部工作中的“三超兩亂”現象,並將評判的標尺交給群眾,讓群眾說了算。
要常抓長治。干部工作中的“三超兩亂”,說到底,還是干部的作風建設出了問題。而作風問題,通常具有頑固性、反復性。因此,治理“三超兩亂”必須常抓不懈,要形成長效機制,絕不能一陣緊、一陣鬆。要將這個問題作為長期重點工作來抓,不能將嚴改“三超兩亂”當成“一陣風”,必須將其視為政府工作中的“持久戰”來打,才能鞏固成效,防止“短期效應”,杜絕問題反彈、反復。
干部人事工作,關乎黨的事業興衰成敗,也關乎人心向背。治理“三超兩亂”,社會關注度高,群眾期望值大,來不得半點馬虎、出不得半點差錯,絕不允許“以亂治亂”。隻有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抓好該項工作,才能以黨風政風的新轉變、干部隊伍的新氣象取信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