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人民時評:“講規矩”才能消酒風

王石川

2014年08月19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酒風盛行,正照見“不講規矩講感情,不講紀律講關系”的潛規則

  

  從青梅煮酒論英雄的豪氣,到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壯懷﹔從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逸興,到我醉欲眠卿且去的瀟洒,古往今來,以酒助興留下不少佳話。但“酒不醉人人自醉”,不知何時起酒風卻變得庸俗起來,“無酒不成宴,無宴不醉人”。特別在一些基層單位,公款飲酒、強行勸酒之風漸盛,更是導演不少悲劇。日前,安徽祁門一個公安民警陪領導“交流學習”期間醉酒摔死的事兒還未平息,廣東樂昌一副鎮長又因為“涉酒”猝死而引發關注。

  不良酒風敗壞政風黨風,絕非夸張。坊間早有流行語:“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從“以酒為池”“作長夜之飲”的商紂王,到酗酒好殺、因酒廢政的三國吳帝孫皓,好酒貪杯者,往往誤事甚至亡國。酗酒之禍,危於疽患﹔放任酒禍,如蟻蝕堤。正因此,從中央到地方才一再下發禁酒令,把剎住公款吃喝之風當成改善黨風政風的抓手。

  酒風何以難剎?乃是因為飲酒被賦予諸多“灰色意味”:公務宴請,無酒不能盡興﹔應酬接待,不喝不能交心,一些地方甚至赤裸裸地稱“酒場就是戰場,酒瓶就是水平,酒量就是能量,酒風就是作風”。不良酒風背后,更彌漫腐敗氣息。多年前,公眾對“一頓喝掉一頭牛,一年喝沒一座樓”的現象深惡痛絕,觥籌交錯之間不知糟蹋了多少民脂民膏,臉紅耳熱之際又不知達成了多少暗箱交易?

  酒風盛行,正照見一些人“不講規矩講感情,不講紀律講關系”的潛規則。“酒杯一端,政策放寬﹔筷子一提,可以可以”,有了感情基礎,辦事才找得對人、摸得到門。一段時間裡,有的地方接待辦毫不隱諱地打出“接待就是生產力”的口號,就在於很多人認為,隻要伺候好了“各方諸侯”“欽差大臣”,就會收獲直接或間接的利益。

  其實,對於一些基層公務人員來說,接待就是遭罪,誠惶誠恐之中有著太多郁悶。比如,內蒙古某縣城以溫泉著稱,分管外宣工作的副縣長某天光溫泉就陪泡了8次,“整個人都快泡虛脫了”﹔西部某縣一接待辦主任,“有一天晚上趕了8個飯局”。如果真是考察或檢查,粗茶淡飯亦可,否則豈非本末倒置?

  這麼看來,剎住酒風,還得靠“講規矩”,尤其需要“自上而下”的踐行。試想,如果照章辦事減少“自由裁量權”,還會有人“跑部錢進”煙酒伺候嗎?如果“考察團”“檢查組”潔身自好、嚴於律己,接待的基層單位又怎敢鋪張浪費?《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中央和國家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有好規定,更需有好落實,才能達到釜底抽薪之效。

  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必然要大力整治“舌尖上的腐敗”。對違反八項規定頂風作案的,依照相關規定嚴肅處理﹔對酒桌上的利益輸送,按照相關法律懲處。更關鍵的是,還要通過嚴審預算,管住政府“錢袋子”,既使吃喝無門,更防止拿納稅人的錢犒賞“酒烈士”。一股風一股風剎,一個案子一個案子查,積小勝為大勝,自能掃四風、除酒風,正黨風、促政風。


  《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19日 05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