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廣西北流市打擊“兩違現象”落實整改措施

2014年08月18日13: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廣西北流市在教育實踐活動整改工作中,把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較大的違法佔地、違法建設的“兩違”現象,作為整改的重中之重,在全市開展為期半年的打擊“兩違”集中整治,確保“兩違”勢頭得到有效遏制,還群眾一個和諧安寧的生態宜居環境。

一、營造氛圍,分階段推進。“兩違”行為涉及面廣、人數眾多,一旦處理不好,就會給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北流市委堅持把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與打擊“兩違”行為充分結合起來,集中力量,在全市范圍內通過實施“宣傳發動、調查摸底、主動申報、核實處理、健全機制”等五個階段分步驟推進。在電視台輪番播放通告、在大街小巷張貼通告、出動宣傳車、發放宣傳單、懸挂橫幅標語等形式,做到“兩違”整治宣傳家喻戶曉,積極營造“兩違”整治工作的濃厚氛圍。同時,對涉及參與“兩違”的干部職工進行嚴肅查處(已處理了3名干部,其中兩名是科級干部)。對查實的“兩違”建筑,責令限期拆除,否則強制執行。加大對各鎮村和職能部門在防違、控違方面的考核,層層簽訂責任狀,形成一級抓一級的拆違工作機制,杜絕新的“兩違”行為的發生。今年以來,在全市大行動中,共拆除了35宗違法建筑物,建筑面積達到6950平方米。“兩違”巡查組共拆除違法建設67戶,面積8921平方米,有效制止違法建設235戶,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以“兩違”整治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二、重點整治,保持高壓震懾態勢。以打擊新自來水廠周邊“兩違”行為作為重點和突破口。2007年市自來水公司因建設給水工程淨化水廠,征用了北流鎮鬆花村15組93.47多畝的林地,由於建設預留地沒有及時安置,后在新水廠周邊的林地內,在沒有辦理相關的用地和准建手續的情況下,2008年開始出現“兩違”行為,涉及的農民集體包括北流鎮鬆花村15、16、17組。盡管幾年來市政府多次開展打擊活動,但由於打擊力度不夠,收效甚微,致使該范圍“兩違”勢頭蔓延,到今年4月為止,已涉及256宗,形成了典型的“城中村”,影響了城市規劃發展,在全市造成惡劣影響。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中,北流市委通過典型案例剖析,市委常委把自己擺進去,深挖問題根源,充分認識到“兩違”問題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必須敢於擔當、勇於擔責,依法開展打擊。針對該問題涉及時間比較久遠、人數眾多等因素,按照依法依規、分類指導、積極穩妥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的原則,拿出了總體工作方案,市、鎮、村專門成立工作組,各相關部門積極配合,通過對新自來水廠周邊“兩違”行為進行全面徹底的調查摸底,宣傳與執法雙管齊下,在全市形成了打擊“兩違”高壓震懾態勢。目前,新自來水廠周邊沒有再出現違建行為,違法建筑當事人也主動申報登記違法行為,截止8月4日,累計申報登記141戶200份,尚有違建戶陸續申報登記,下一步登記核實后,將依法定程序做補辦手續、沒收拍賣等處理,多年來的歷史遺留問題找到解決的突破口。

三、“拆解結合”,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在打擊“兩違”行為中,北流市委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把拆除違法建筑與解決群眾實際困難有機結合起來,尊重歷史、尊重客觀,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對於確有特殊困難的群眾,積極採取有效辦法,確保不因拆違而發生群眾無房可住、不因拆違導致群眾失去生活保障,不因拆違造成新的社會矛盾引起群眾上訪,更不因為工作不到位出現群體性事件。同時,深入開展“城市管理提升工程”活動,繼續鞏固提升國家園林城市成果,對違法建筑泛濫的城區、城鄉結合部和城中村,著手重新制定總體規劃和改造計劃,特別是規范城中村建設規劃,劃定明確的區域范圍,出台具體的實施辦法,防止私搭亂建現象再出現,逐步改善市容市貌、切實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增強市民意識,努力建設環境優美、干淨有序、適宜創業、和諧安寧的生態宜居城市。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