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頑疾,廣西武宣縣專項整改下猛藥、兌現承諾治沉疴,有效地減輕了群眾負擔,進一步融洽了醫患關系,以整改實效惠及群眾、取信於民。
一、行親民之舉,暖百姓之心,解決群眾“看病難”。一是推行“就診一卡通”服務,解決“服務梗阻”。給就診患者發放就診卡,實行“先診療、后結算”模式,簡化醫院入、出院手續。患者執就診卡不用挂號,直接到醫院各科室看病,刷卡了解病史、對症下藥。“就診一卡通”,有效地打通患者的“求醫梗阻”、醫院的“服務梗阻”。二是建立網絡健康檔案,壓縮服務時限。把全縣36萬名參合農民健康信息基礎數據錄入電腦,建立網絡健康檔案,檔案覆蓋率達95%,所有住院補償可網上審核、批准。在定點醫療機構報賬的病人出院窗口立即兌付補償款,兌付時間由一周縮短為一日。結合健康檔案實行“一日清單制”,每天為住院病人提供當天住院費用明細清單,讓病人看明白病、花明白錢。三是健全復診回訪服務制度,延伸服務觸角。醫院對病情較重的病人和手術病人出院后,由主治醫生電話或上門回訪,及時了解病人康復情況,把康復知識和人文關懷送到患者心坎上。通過復診回訪服務囑咐患者適時復診,復診率達95%。
二、開便民之方,減百姓之負,解決群眾“看病貴”。一是全面實行縣鄉村藥品零差率銷售政策。以推進廣西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為契機,聯合財政、食藥監、物價等部門,扎實推進藥品零差率銷售工作。今年1-6月,縣級3家公立醫院藥品收入讓利398.22萬元。二是推行新農合住院床日付費改革。率先在廣西創新實施新農合流程圖、測算表、信息網、病種標准、評估體系“五個一”住院按床日付費運行模式,全縣參合病人自付費用明顯下降。據統計,全縣人均住院費用同比增長率由36%下降到1.64%。三是大力推廣中醫診療。充分利用中醫藥具診斷方法簡便、治療手段快捷、價格低廉的“簡、便、驗、廉”特點,落實新農合傾斜政策,參合農民在中醫院住院報銷比例比同級醫院提高10%,中醫藥、民族醫藥費補償比例在上述補償標准基礎上再提高10%,切實減輕了農民看病就醫的負擔。
三、晒為民之賬,贏百姓之信,管理在“陽光下操作”。一是建立領導干部權力制約監督機制。推行“一把手”對財務、人事、項目、採購“四不直管”制度,通過決策、程序、結果公開,實現全程透明運作。醫療衛生系統干部職工都說:“清白不清白,敢擺到桌面上就什麼都明白。”二是建立健全資金管理審核機制。建立縣級衛生醫療基層會計核算中心,其所屬單位會計業務全部納入該中心統一管理,提高了核算能力,保証了賬目的真實性、完整性和規范性,全程監督各單位資金,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了腐敗行為。今年以來全縣醫療單位同比壓縮開支45萬多元。三是建立新農合資金運行監管制度。採取新農合基金總額預付方式,有效控制基金不合理增長。全縣農民參合率從2007年的77.23%增長到今年的97.62%,惠及農民36萬多人,受益率達85%,有效緩解了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