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提出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以整頓“四風”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2013年,中央又出台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這是黨中央站位新的歷史時期、研判新的發展形勢,做出的進一步加強黨和群眾血肉聯系的新舉措。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要乘著改革新風,做密切聯系服務群眾的表率。
聯系群眾是激活工作的生機之源。歷史和實踐証明,群眾中有真理,群眾中有方略,群眾中有智慧,群眾中有力量。隻要我們真正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誠關心群眾疾苦,真心拜群眾為師,就一定能激發和凝聚群眾中蘊藏的強大力量,我們黨的事業就一定能不斷走向勝利。隻有真正想通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群眾,才會有更加小心、更加用心、更加耐心去做好群眾工作的自覺。一要以群眾為師忌形式主義。人民群眾書寫和創造著歷史。群眾是最好的老師,要以甘當“小學生”的態度,從群眾身上汲取營養,多看滿是“泥巴味”的生動實踐,多聽鄉村“土秀才”、“小諸葛”們的鮮活經驗。要通過從問政於民中明察工作得失,從問需於民中把握工作方向,從問計於民中謀劃工作良策,把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系統化、條理化,推動工作創新開展。二要以群眾為親忌官僚主義。你對群眾有感情,群眾就會把你當親人。要把群眾事當自己事,時刻圍著群眾的“心事”轉,把群眾疾苦作為心頭牽絆,主動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煩心事、揪心事,用真心、真情來感召和凝聚群眾。把群眾當親人,要去“官腔”,說大白話、家常話、掏心窩子的話,不能說大話、空話、套話、糊涂話﹔要去“官架”,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植根於群眾、服務於群眾﹔要去“官味”,淳朴厚道,實實在在,少點煙酒味,多點泥土味。三要以群眾為友忌享樂主義。黨的干部來源於群眾,就要根植於群眾。要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群眾家裡轉、到田間地頭看,以真摯的情感積澱同群眾的血肉情、魚水情。要腦勤,把基層群眾中的生動實踐作為活教材,善於運用辯証的思維和方法分析和看待改革中的問題,在民眾智慧中尋求破除制約發展的掣肘﹔要腿勤,多到群眾中走走,多到問題多、矛盾多的地方看看,不坐在機關下命令、發文件,不在文牘上耗費更多時間。要耳勤,多聆聽黨的政策,多傾聽群眾的呼聲,多學會辨別雜音,不隨波逐流,保持共產黨員的政治操守。四要以群眾為鏡忌奢靡之風。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工作成敗的第一標准。標准體現工作導向,反映價值取向。我們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黨,一切工作的成敗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眾來檢驗。群眾是黨員干部的直接服務對象,對服務滿不滿意,他們是最好的鏡子,隻有以群眾為鏡,才能衡量我們工作的長短優劣。無論是制定政策、出台規范,還是評選評比、考核表彰,都要注重群眾評價,增加群眾的話語權、評判權。堅持群眾標准、由群眾來評判,群眾贊成什麼就鼓勵什麼,群眾期盼什麼就做好什麼,群眾反對什麼就堅決糾正什麼。
依靠群眾是推動工作的動力之本。習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指出:“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工作就無從談起。”“黨隻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才能做到堅如磐石。”這一論述字字千鈞,鮮明地回答了我們“依靠誰”的問題。歷史証明,離開了群眾這個“依靠”,黨和國家的發展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要靠尊重群眾,去聯系群眾。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必須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意願,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善於從群眾首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進一步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真正做到謀劃改革汲取人民智慧,推動改革凝聚人民力量,檢驗改革接受人民評判。二要靠相信群眾,去宣傳群眾。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都要相信群眾,隻有相信群眾,才會自覺地宣傳群眾﹔隻有相信群眾,才會把政策交給群眾,任何事情隻有群眾明白了,理解了,接受了,才會與我們勁往一處使,一起實現正確的決策和主張。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特別是處理復雜矛盾、棘手問題時,必須把正確的主張、黨委政府的意圖、所做的工作,包括對群眾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考慮,原原本本地向群眾交代清楚、做好釋疑解惑工作。三要靠發動群眾,去團結群眾。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隻要把群眾真正發動起來、組織起來,就能創造新奇跡、干成大事業。要學習運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微博等媒體加大工作宣傳力度,通過推進組織工作政策、標准、過程和結果公開,及時答復群眾疑惑。同時,要建立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制度,通過深入開展下鄉“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服務”等活動,教育引導群眾明黨心、念黨情、感黨恩,知法、懂法、守法。要以開放的理念、開闊的胸懷,請各界人士對工作進行“拍磚”、“挑刺”,廣泛征集意見建議,主動邀請群眾監督,使群眾監督變成查找問題的“鏡子”、衡量成效的“尺子”、改進工作的“鞭子”。四要靠服務群眾,去贏得群眾。服務是最大的群眾觀。作為一名組工干部,就要始終樹立宗旨意識、民本意識、責任意識,把工作重心下移,多做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多解決黨員、干部、群眾的實際問題,把服務貫穿於組織工作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要通過座談了解、入戶走訪, 詳細准確了解社情民意、群眾需要、工作瓶頸等方面問題,做到問題在一線發現﹔要通過結對幫扶、借力攻堅,著力破解群眾最期盼、社會最突出、各界最容易達成共識的問題,做到問題在一線解決。
服務群眾是檢驗工作的落腳之處。習總書記在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講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句話語言質朴、但立意高遠,飽含著對人民的深厚感情,道出了我們黨是為誰立命、為誰謀利這個根本性、方向性的問題,概括地講就在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可以說,建黨92年來,我們黨始終都在為追求人民的福祉而不懈奮斗,帶領人民鬧革命、抓建設、搞改革,使人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實惠。現在,世情、國情、黨情都發生了深刻地變化,我們黨要繼續經受住“四大考驗”,化解“四種危險”,就必須始終牢記和恪守聯系群眾是“最大優勢”、脫離群眾是“最大危險”、服務群眾是“最大責任”。作為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在具體工作中就是要把“群眾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工作第一標准。一要注重民意選干部。要嚴把群眾滿意和社會公認這把“尺子”,擴大群眾對干部選任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把民意滲透到干部考核、選拔、教育、監督的各環節,依靠民意這一“風向標”選配出政治上靠得住、德能上能服眾、作風上過得硬、群眾反響好、社會上信得過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努力培養鍛造一支推動科學發展、增進社會和諧的堅強領導集體和骨干力量。二要圍繞民憂夯基礎。著力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和服務型干部隊伍建設,完善旗、鄉、村三級便民服務體系,推行結對式、代辦式、一站式、上門式、相互式服務模式,完善服務承諾、聯動整改、限時辦結、責任追究等服務機制,打造一支推動發展能力強、服務群眾能力強、凝聚人心能力強、促進和諧能力強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充分發揮其在促發展、惠民生、保穩定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三是著眼民富聚人才。樹立“人才工作優先發展、人力資本優先積聚”的理念,實施“人才強旗戰略”,不斷健全和完善“按需引、導向育、分類管、因才用”的人才工作機制,建設一支規模宏大、門類齊全、結構合理、技藝精湛、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為推動科學發展、實現富民強旗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証。四是立足民生抓考評。提高民生類指標在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中的權重,拓寬群眾對考核工作的參與面,建立“上評下、下評上、橫向評、縱向評、民評官”的全方位、多層次、多維度的開放式評價體系,讓“群眾滿意”成為檢驗領導班子執政能力、評價黨員干部政績優劣的重要標准,讓為民務實清廉成為黨員領導干部價值追求的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