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克旗牢固樹立黨管人才和人才優先發展的理念,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和赤峰市“玉龍人才”工程,大力推進“人才強旗戰略”,著力在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凝聚人才和用好人才上下功夫。
抓源頭、多形式引進人才
率先出台了《克什克騰旗人才引進實施意見》和《克什克騰旗引進人才管理辦法》,加大急需緊缺人才的引進力度,近年來,引進“211”工程重點高校雙學位全日制本科生300余人,碩士研究生39名,為引進的碩士研究生發放安家費80余萬元。注重人才與項目一並引進,依托大唐國際克旗煤制天然氣、黃崗礦業、風力發電等一批重點項目和企業,共吸引企業經營管理人才300余人、技術人才2000多人。圍繞肉羊、旅游等特色產業“柔性”引進知名專家和科研人員20多名,引進旅游業中高級企業經營管理人才50余人。
抓載體,多渠道培育人才
通過實施“黨政人才素質提升工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建設工程”、“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培養工程”、“農村牧區實用人才示范工程”、“社會工作人才培養工程”,加大對各類人才的培養力度。依托清華大學遠程教育扶貧站點的優勢,通過旗委黨校舉辦主體班次、“請進來”舉辦干部論壇、“走出去”高校培訓等培訓方式實施干部輪訓計劃。2010年以來,共舉辦主體班次47期,培訓干部2600余人次﹔舉辦干部論壇12期,聘請北大、清華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等高校的專家教授27名,培訓干部7000余人次﹔外派干部參加北大、清華、國家行政學院、人民大學等高校培訓,培訓黨政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450多人次。2010年以來,採取“上挂、下派”的方式,共選派279名優秀人才到市直部門、旗直綜合部門、蘇木鄉鎮、嘎查村、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挂職鍛煉,實現了人才培養和推進工作的良性互動。通過肉羊養殖、蔬菜種植、產業化經營等典型人才培訓基地,培訓農村牧區實用人才5000余人次。通過採取參加經濟發展專題論壇,參觀考察和脫產培訓等方式,為企業培訓各類人才3000余人次。通過聯系高等職業院校、技工學校和大中型企業等培訓基地開展對口集中培訓,每年培訓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6000余人次。通過舉辦社會工作人才專題培訓班、崗位鍛煉、志願服務等方式每年對社會工作人才進行培訓,大力提升各類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抓機制,多舉措凝聚人才
一是建立聯動機制。跳出“就人才抓人才”的局限思維,聯合人才工作各職能部門,對全旗范圍內各類人才的構成情況、目標需求情況和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分類完善了電子檔案,為人才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奠定了基礎。二是建立人才帶培機制。圍繞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大項目,有計劃、有重點地在全旗篩選各領域領軍人才作為人才培帶人,實施人才培帶計劃,發揮了人才資源“傳幫帶”的輻射作用,進一步提升了優秀人才的綜合素質能力。三是建立考評機制。堅持引進與管理並重的原則,制定科學的考評辦法,通過在實際工作中的鍛煉和檢驗,把引進的部分優秀研究生、雙學位本科生和部分優秀本科生納入優秀年輕人才隊伍進行重點培養管理。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各用人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實行績效管理。四是建立保障機制。樹立“服務人才就是服務發展”的觀念,不斷加大人才引進、考錄、研究生安置經費的投入力度,人才工作經費的投入隨著地方財政收入逐年增加。採取發放小額擔保貸款、組織實施“創業就業工程”、精神激勵等方式激勵人才創業就業。2013年,我旗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480萬元,扶持創業644戶,帶動就業2606人。近年來,不斷加大投資力度,提升城鎮品位和承載吸納人才的功能,全旗城鎮化率由2007年的35.9%提高到43%,為人才更好地發揮作用創造良好條件。2014年,規劃建設一個集行政辦公、科學研究、居家生活、商貿流通、娛樂休閑、教育醫療等多元化服務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項目——“煤化工循環經濟園區管理服務區”,滿足園區企業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和園區職工不斷增長的生活需求,為工業園區的發展和留住人才提供堅強的后勤保障。
抓平台,多領域用活人才
一是暢通優秀人才的發現渠道。根據全旗崗位空缺和人才需求情況,每年公開考錄一批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人才。2008年以來,在大中專畢業生中公開考錄事業編制人員563人,在嘎查村(居)干部中公開考錄蘇木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5人,公開考錄社區專職工作人員35人。2013年,採取“一推雙考”的形式,在全旗30周歲以下、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的事業編制人員和公務員中公開考錄優秀年輕干部93人,為挖掘優秀年輕人才的潛力奠定了基礎,進一步提高了全旗黨政人才的儲備質量和數量。二是暢通優秀人才的使用渠道。對做出貢獻的61名創新創業人才,依法選舉為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拔教育、衛生、環保、住建、經濟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70余人進入科級領導班子,增強了領導班子的專業技術力量。對2013年公選的93名優秀年輕干部採取分配到重要工作崗位和多崗位挂職鍛煉等方式進行重點培養和使用。三是巧用人才對口服務渠道。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千名機關干部下基層活動”和“三到村、三到戶”扶貧攻堅工程為載體,組織農牧林水、文教衛生、勞動就業、科技等部門專業技術人才進行對口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2014年,在副科級干部和后備干部中選派123名黨政人才到123個嘎查村任“第一書記”,進行為期3年的基層實踐鍛煉,提高機關干部群眾工作水平,幫助嘎查村辦實事、解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