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經棚鎮黨委政府把轉變工作作風、實施民生工程、發展富民產業融入到“為民務實清廉”的活動總要求中,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取得了聚民心、順民意,惠民生、促民富的實效。
轉作風、重服務,干部成為百姓的“服務員”
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黨員干部帶頭學習,首先從思想上認識到,鄉鎮干部是群眾身邊黨的形象代言人,要樹立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要主動回到群眾身邊,為群眾排憂解難,用實際行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李技術員,你快看看我這葡萄怎麼了,葉子也黃了,葡萄粒都掉了。”李揚還沒走進大棚,郭廣福就著急的說。通過了解情況、仔細觀察,李揚得出結論:是大棚內溫度太高導致葡萄的生長出了問題。
為了做好農業生產服務指導工作,鎮農技人員分片包戶, 定期深入到田間地頭和棚室內“手把手”為種植戶們提供農技服務,同時印發了便民聯系卡,農戶在種植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隨時和科技人員取得聯系,做到了“關鍵季節主動到戶,特殊需求馬上到戶,技術服務隨時到戶”,實現了為種植戶全方位、零距離服務。
這是克旗經棚鎮黨員干部“三級聯動”為民服務的一個實例。經棚鎮轄13個村,最遠的村民組距鎮區70多公裡,現在村裡多為留守老人和兒童,出門辦事特別困難。為了方便群眾,黨委政府結合教育實踐活動,調動鎮、村、組三級干部組建便民服務隊,積極為群眾提供各類服務,保証了群眾話有地方說、事有地方辦、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在鎮裡,抽調52名責任心強、工作能力強、業務水平高的鎮干部,組成了農牧業技術服務隊、平安建設服務隊、項目建設服務隊、生態保護服務隊和民生志願服務隊5支便民服務隊,為群眾開展農牧業科技培訓、優良品種引進,重點項目的前期規劃、申報、建設,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政策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截止目前,為群眾提供各類服務540次。在村組,抽調297名村、組干部組成代辦員隊伍,採取“代辦服務”和“上門服務”相結合的形式幫助群眾辦事,從而實現了鎮村組上下貫通、代辦服務無死角。截至目前,為群眾代辦各類事項2700多件,節省辦事成本13.5萬元。
解難題、惠民生,干部成為百姓的“當家人”
投資2200多萬元的兩幢移民住宅樓正在火熱建設中……近兩年,鎮黨委政府著力改善民生,針對土地沙化嚴重、交通不便的村民組,實施整體移民搬遷,積極爭取資金建設住宅小區。小區設計環境優美,功能齊全,有物業公司、衛生室、圖書室、多功能活動室等配套服務設施。移民小區建成后,將有339戶、959人告別世代住土房燒土炕的歷史,真正讓農民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投資890萬元的12公裡通村油路正在施工中……該油路完工后,呼必圖村的8個村民組、1100多人徹底擺脫山高坡陡、交通不暢、信息閉塞的局面,不僅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而且大大拓展了當地農畜產品流通渠道,加快了村民脫貧致富步伐。
辦實事,排民憂,解民難。經棚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眼睛向下、為人民做事、多雪中送炭”,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民生問題入手,加大項目爭取力度,著力改善村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2014年,全鎮共爭取惠民資金9800多萬元,其中涵蓋交通通訊、水利設施、人飲工程、危房改造、棚圈建設、蔬菜冷棚等項目,惠及1.3萬多名群眾。
興產業、帶民富,干部成為百姓的“領路者”
“我現在有3個暖棚、1個冷棚,種植反季蔬菜和葡萄,年收入在6萬元左右。今年再建4個冷棚,爭取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郭廣福盤算著自己的幸福日子。
常善村3處大畜改良站、50處標准化暖棚正在建設中,該項目完工后,對全村800多頭基礎母牛進行改良,預計每頭牛增加收入3000多元。
作為城關鎮,經棚鎮有著發展上的區位優勢,但地處渾善達克沙地,自然條件惡劣,制約了農業發展。經棚鎮黨委政府不等不靠、克服壓力,在轉變生產方式上下功夫,著力發展設施農業和畜牧業,使之成為富民產業。在設施農業方面,形成了聯豐村、紅星村、光明村、河南店村4個蔬菜種植專業村。目前,全鎮共發展日光溫室和冷棚1000多處,胡蘿卜、馬鈴薯等露地蔬菜種植面積擴大到了20000多畝,年銷售收入達5500多萬元。2014年,投入資金150萬元,在發展基礎較好的村、組新建蔬菜冷棚100處,進一步擴大了種植規模。在畜牧業方面,全鎮已建有標准化暖棚2000余處、規模化育肥場300多處,年出欄肉羊10萬多隻、肉牛1000多頭,帶動群眾增加收入1200多萬元。
“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群眾得到實惠,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原動力,群眾認可,我們的教育實踐活動才更有意義。”這是經棚鎮黨員干部說的最多的一句話。為民服務是根本,群眾滿意是標准,在踐行群眾路線的道路上,經棚鎮黨委政府一步一個腳印,堅實有力、落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