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把解決問題放在最重要位置》,文章指出,群眾最期盼的是解決問題,最擔心的是形式主義。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目的就是解決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教育實踐活動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都是強調要解決問題。敬終如始搞好教育實踐活動,關鍵就是強化問題導向,把解決問題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以解決問題的實際成效取信於民。(人民網)
問題解決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教育實踐活動的工作成效。發現問題卻不解決問題,就會導致查擺問題、開展批評所取得的成果全部“歸零”。因此,在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的關鍵階段,需要整改的問題更加集中,解決問題的任務更加繁重。在教育實踐活動的最后攻關時刻,必須堅持“把解決問題放在最重要位置”。
“一箭易折,三箭難斷。”解決一個問題雖然簡單,解決查擺出的所有問題卻是難事。教育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具有復雜性和反復性,各地區各部門存在問題又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表現,要切實解決存在問題,不可能做到“畢其功於一役”。要打好解決問題的攻堅戰,就必須樹立堅定決心,把握正確方法,採取果敢行動,惟其如此,才能不斷取得解決問題的實效。
求“全”,要“全面梳理”,杜絕遺漏問題。將存在問題全部擺到桌面上,才能各個擊破。害怕、漠視問題, 無益於解決問題。在全面梳理問題的過程中,反對“選擇性”記錄梳理問題,避重就輕、避實就虛。要做到不回避、不遮掩問題,針對自身查擺出來的問題、上級黨組織和督導組點明的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詳細列出問題清單,為最終解決問題創造良好的前提基礎。
求“准”,要“准字為綱”,講求對症下藥。制定解決問題的措施,若難以對症,即使有效,也必然有限,甚至陷入“走過場”草草了事。必須綜合運用教育方法、法律手段和整治措施,分類分層次解決重點問題,對黨員干部違法違紀問題“零容忍”,發現一起就查處一起﹔對會所歪風、天價培訓、奢華浪費建設、“裸官”問題、干部“走讀”、“吃空餉”、收“紅包”及購物卡、干部違規兼職等具體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對“為官不為”的不正之風要堅決予以糾正,樹立正確導向,激勵黨員干部奮發有為。堅持慎重穩妥,防止簡單粗糙,以期在解決問題時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求“快”,要“快馬加鞭”,防止問題積壓。解決問題不能等、等不得,更不能拖著讓上級催,越拖越陷入被動。問題積壓越多,解決問題的難度就越大,轉變工作作風就越難,給群眾造成的損失和傷害就越多。發現問題不等不拖,要做到簡單問題立行立改,復雜問題設置限期整改時間表,並及時回應群眾的各種關切,有效防止出現新問題,力爭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問題。
“一筆畫不成龍,一鍬挖不出井。”解決問題,須下大力氣、狠功夫。黨員干部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增強解決問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質,力求“全面、精准、快速”地解決問題,才能把問題“絆腳石”變為前進“墊腳石”,進而走穩走好黨的群眾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