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小權力”恣意妄為的問題,根本是要補上群眾“感情課”。不論在什麼崗位,都要多一些熱情服務,少一些發號施令﹔多一些積極主動,少一些推拉拖欠﹔多一些尊重維護,少一些漠視冷淡,用實際行動贏得百姓的認可和信任
隨著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一些群眾反映,現在雖然去機關辦事比以往順當多了,但也還有些具體辦事人員,臉雖好看了,事還是難辦,有的不作為、慢作為,產生了一種“不怕局長怕股長”的現象。“縣官不如現管”,這種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如果得不到重視和解決,難免會使活動效果打了折扣,失信於民。
“小權力”擋道“最后一公裡”,反映出少數基層干部對改進作風還存在著錯誤認識和消極態度。有的不以為然,認為“四風”問題主要在上頭,與自己這樣的“小人物”無關﹔有的心存僥幸,覺得吃點喝點拿點不是什麼大事,有小問題、小毛病的人很多,上面管不過來﹔有的覺得現在管得緊,辦好了事也沒有什麼“實惠”,還是出工不出力來得輕鬆。“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小毛病、小問題解決不好,既影響工作全局,也不利於干部健康成長。權力再小也是公器,也必須為民所用,關進制度的籠子裡。
不棄微小,方成善政。厲民之事,毫末必去。解決“小權力”恣意妄為的問題,根本是要補上群眾“感情課”。少數干部在群眾感情上“屢屢挂科”、“長期欠費”,對群眾不以為然,趾高氣揚,甚至吃拿卡要、百般刁難,顛倒了干部與群眾的關系。要在群眾觀念、群眾感情上“回爐補課”,弄清楚“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搞明白是當官做老爺還是俯身當公仆,唯有以百姓之心為心,權力才能回歸為民服務的本質。直接面對群眾的干部尤需三省吾身,看自己是否做到了敬畏手中的權力、敬畏身邊的群眾,是否做到了認真負責、敢於擔當,是否對得起黨員稱號、樹得起干部形象。不論在什麼崗位,都要多一些熱情服務,少一些發號施令﹔多一些積極主動,少一些推拉拖欠﹔多一些尊重維護,少一些漠視冷淡,用實際行動贏得百姓的認可和信任。
干部好不好,群眾是主考。謹防“小權力”作怪,就要加強群眾監督。要暢通群眾利益訴求渠道,認真及時回應群眾呼聲,讓群眾願意監督,敢於監督。對一些不作為、亂作為的處理結果和整改效果,要請群眾評判。一些干部“不怕群眾怕領導”,是因為“領導”手中握有關乎他們前途的“力量”。考核評價干部要多傾聽其服務對象的意見建議,把群眾口碑作為干部使用、獎懲的重要參考,糾正一些干部唯上唯權的錯誤思想,讓濫用權力、為難群眾的人難過群眾關。
“小權力”敢出界,也在於個別領導不願、不敢嚴格要求下屬,對不良作風睜隻眼閉隻眼,甚至“護犢子”。領導干部要負起管理責任,敢於堅持原則,既要嚴格自律,也要執紀如鐵。要擰緊螺絲釘、架起高壓線,對敷衍塞責、推諉扯皮、吃拿卡要的行為嚴肅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按照黨紀政紀處理。要出重拳、用猛藥去疴,通過巡查抽查、專項檢查、明察暗訪等方式,對侵害群眾利益行為“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曝光一起,讓干部時時惴惴小心,敬畏法紀、敬畏公論、敬畏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