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中國紀檢監察報:糾正“為官不為”不亞於“打虎滅蠅”

王孺

2014年08月13日10:0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近日,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印發《關於做好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落實、建章立制工作的通知》,強調要緊盯“四風”頑瘴痼疾徹底整改,分層分類解決重點問題,推進專項整治不留“死角”,堅決糾正“為官不為”不良作風。

  十八大以來,中央出重拳“打虎滅蠅”,成果不凡,令人振奮。同時,開辟了“第二戰場”,從八項規定到教育實踐活動,下大氣力糾正“四風”問題,特別是糾正“為官不為”這股歪風。在筆者看來,糾正“為官不為”之功效,不亞於“打虎滅蠅”,理由有三:

  一是“為官不為”感染的范圍廣。“為官不為”是個老毛病,表現在不想為、不會為、不敢為,說白了就是隻吃飯不干活。得了這個病的干部實在不少,而且很容易感染他人,不僅損害政府公信力,更會成為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上的“絆腳石”。相比之下,“老虎”、“蒼蠅”在干部隊伍中畢竟是少數。而且,“為官不為”花招更多,比貪污腐敗更難鑒別,故而拔除的難度也更大。

  二是“為官不為”造成的危害深。不可否認,違法亂紀的“老虎”、“蒼蠅”罪大惡極,損害了國家和群眾的利益,但“為官不為”產生的危害同樣不可小覷。領導干部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怕得罪人、畏首畏尾,對群眾敷衍了事等,其失職行為堪比貪污腐敗。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正是一些干部的“不為”,才導致審查不嚴、監管不力、制度懸空,給了“老虎”、“蒼蠅”可乘之機,造成權力“出軌”和“撒野”。

  三是“為官不為”容易滋生“蒼蠅”、“老虎”。一些領導干部在履行職責上不想為、不作為,卻把精力用在了拍馬屁、拉關系、走門路等上面,一門心思“升官發財”。這樣“為官不為”的干部,根本耐不住寂寞、抵不住誘惑,發展下去就會邁過黨紀國法的“紅線”,極有可能成為“蒼蠅”、“老虎”。其實,“為官不為”猶如瘟疫,不斷感染並侵蝕干部精神上的“防線”,也就導致干部更易“出軌”,產生更多“蒼蠅”、“老虎”。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為官不為”損害群眾利益,阻礙國家發展,已到了不得不根治的地步,中央發力糾正“為官不為”可謂是眾望所歸。我們有理由相信,打贏這場戰役,不亞於“打虎滅蠅”之功效!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