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網友聲音

教育實踐活動要防止“短期效應”

倪洋軍

2014年08月08日14:5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進入后半程。有的地方、少數黨員干部在醞釀思考關於整治“四風”問題的制度體系時,滿足於比拼文件數量,而忽視整改措施的務實管用,還有的熱衷於搞所謂的轟動效應,大做表面文章,看似文件出了一大堆,整改抓了一大把,但是,由於缺乏系統性、長效性,往往活動過后,“四風”問題繼續反彈。

顧眼前,不顧長遠﹔重形式,不重內容﹔抓表象,不抓本質,凡此種種,其實追求的都只是“短期效應”、“短期行為”。而“短期效應”、“短期行為”,說到底還是一些官員頭腦中固有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四風”問題,沒有得到徹底根治,是新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翻版。也正因為“短期效應”不能管長遠、利長遠,必須堅決抵制。那麼,怎樣才能避免“短期效應”、防止“四風”反彈?

糾正錯誤政績觀。追求“短期效應”,說白了是政績觀出了問題、產生了偏差。有些黨員干部習慣於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能或不會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特別是在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環節,個別黨員干部往往圖的不是對制度的深化以及對制度的剛性、嚴格執行,而是熱衷於做一些浮於表面的面子工程,忽視對“四風”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問題的整改落實。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重在解決問題。要強化問題導向,堅決糾正重眼前不重長遠的錯誤政績觀,持續聚焦“四風”,把解決實際問題與作風問題、共性問題與個性問題、眼前問題與長遠問題、上面問題與下面問題結合起來,全面落實好已有整改部署。

堅持科學發展觀。發展是硬道理,但是不堅持科學發展,就是沒道理。教育實踐活動,解決的是“四風”問題,實際上關系的是發展問題。這就要求在整治“四風”問題的制度設計和措施安排上,必須講究科學性、合理性,既要體現法治思維,在各方面考慮周全,減少制度盲點,堵上制度漏洞﹔又要體現改革精神,反對為制度而制度,實施起來有靶點,操作起來不繁瑣,做到便於遵循、便於執行、便於落實、便於檢查。隻有如此,才能以科學的制度設計和制度修訂引領和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全面發展、協調發展。

樹立正確民生觀。邦以民為本,官以民為先。教育實踐活動的制度設計和修訂,能不能務實管用、利於長遠,關鍵看制度的制訂者和執行者想不想、是不是站在群眾的立場想問題、看問題、解決問題,或者說,有沒有樹立正確的民生觀、民本觀。解決“四風”問題,不能孤立於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和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之外,要充分尊重群眾意見,廣泛吸引群眾參與,全面維護群眾利益,誠心邀請群眾評判,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凡是群眾不滿意、不支持、不答應的事情堅決不做,也就不可能出現“短期效應”,更不會出現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短視行為。

強化制度執行力。作風方面的積弊頑疾,歸根結底要靠制度來祛除。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頑固性,必須強化制度的系統性、連貫性、長效性,讓制度管得住現在、跟得上發展、經得起檢驗,才能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將“四風”問題排出黨的肌體外。制度的效用,最終體現在不折不扣的執行上。整治“四風”,制度面前不能當“好人”,規矩面前不能搞“變通”。要把中央出台的制度承接好,對需要配套的,要制定和完善配套制度﹔對需要細化的,要制定實施細則,明確具體規定。要結合實際健全完善相關制度,把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來、堅持下去。制度建設要務實管用,確保可執行、可監督、可檢查、可問責,防止制度建設中的形式主義,對那些重數量輕質量、簡單照搬照抄、重復建設甚至搞制度作秀的,要堅決叫停。要讓制度約束落實在權力運行的每個環節,必須加強制度執行情況的督促檢查,嚴格責任追究,讓制度成為帶電的高壓線,讓紀律成為不可逾越的紅線,才能從根本上防止“四風”問題反彈以及“短期效應”的滋生蔓延。

長效才能長久,常態才能常效。隻要我們始終站在歷史的高度、長遠的角度,想問題、辦事情,不斷強化長效機制建設,堅決防止“短期效應”,就一定能夠將從嚴治黨、改進作風的要求落到實處,徹底根除“四風”方面的頑瘴痼疾,把我們黨建設成作風嚴謹、組織嚴密、制度嚴格、紀律嚴明的執政黨,不斷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取信於民、造福於民。

分享到:
(責編:黃策輿、謝磊)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