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將陸續進入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環節。中央領導同志反復強調,越到后期,越不能有鬆勁思想、鬆懈情緒,防止“前緊后鬆”、“簡單粗糙”。然而,筆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將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等同於了出幾份文件、定幾條措施,甚至有的干脆變成了工作人員在辦公室裡挖空心思、胡編亂湊、閉門造車。
教育實踐活動重在求真務實,貴在久久為功。活動進展到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環節,更加需要堅持求真務實,突出久久為功。如果虎頭蛇尾、草草收兵,甚至以“閉門造車”的方式來結束,不但會讓前期所排查出的問題沒有著落,使活動淪為過場,還會因為老百姓關注關切的真問題、實矛盾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切實化解,而讓老百姓心裡添堵。“閉門造車”說到底,還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思想在作怪,是“四風”等問題清除不徹底的體現。而要避免整改落實、建章立制淪為“閉門造車”,必須做到“三個強化”。
強化問題意識。始終突出問題導向,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在要求。找不到問題,本身就是問題﹔解決不了問題,更是大問題。對於排查出、梳理出的問題,特別是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和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必須牢牢地抓在手上,放在心裡,踐在行中。對每一個問題,都要建立台賬,並實行銷號整改,確保改一件,成一件。絕不能認為民主生活會開過了,即知即改也一直在做,到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環節,問題解不解決,也無關緊要。缺乏問題意識,就是缺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也是理想信念不堅定、黨性修養不全面、紀律觀念不牢固的表現。隻有強化問題意識,才能避免活動虎頭蛇尾、整改落實“閉門造車”。
強化責任認領。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是教育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推動者。無論是哪一個環節,領導干部都必須帶好頭、盡好責。特別是在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環節,必須強化責任認領,該上級負責的就必須上級負責,該下級負責的就必須下級負責﹔該這個部門負責的,就不能推到那個部門,每一層、每一級、每個人,都要肩上有責任、手上有事情,不能將活動推給、壓給部分人或個別人。尤其不能僅僅依靠活動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在那裡“閉門造車”。各級各地黨政“一把手”要切實放下架子,自覺將自己擺進去,既要將問題認領到位,更要將責任擔負在肩。
強化督查考核。好機制,才能有好成效。整改落實、建章立制,能不能務實管用、收到成效,必須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工作機制。首先,要廣泛地“晒”,要將所有的問題以及整改的措施、努力的方向,通過各種渠道和媒體公開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其次,要全面地“督”,要建立問題清單和整改項目單,領辦、交辦、督辦,使每一項措施都能夠落地生根、落實到位,而不是束之高閣、成為擺設﹔第三,要科學地“評”,要成立項目整改評議專家組,通過到實地體驗、現場打分、座談走訪等方式進行綜合評判,未達效果的要勒令整改或重新“回爐”,同時要將評判的標尺交給群眾,邀請群眾來評議,群眾不滿意的絕不收兵、絕不放手。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同樣,教育實踐活動,也必須從嚴從實,高標准、嚴要求,特別是整改落實、建章立制,必須以雷厲風行、求真務實的作風抓整改、促落實、建規章、立制度,要走出辦公室,走到最基層,將整改落實做到百姓的心坎上,而不能停留在“閉門造車”上。並以“釘釘子”的精神抓好后續跟進,從而贏得百姓滿意、群眾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