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危難關頭,更見黨員擔當。最近,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一時間山崩地裂、房屋倒塌,道路中斷、滿目瘡痍,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傷害。生死關頭,災區黨員干部以無私無畏、舍生忘死的擔當精神,沖向最需要地方、守在最危險之處,拯黎民於水火、救生命於倒懸。
平時看表現,難時看擔當。越是關鍵時刻,越能顯示黨員先進﹔越是危難關頭,越是需要黨員擔當。抗震救災一線,黨員干部排險情、救人員、運物資、疏道路,不顧自身安危、忘卻個人利益,關鍵時刻頂上去、危難之時豁出來。
武警部隊的“黨員突擊隊”,冒著生命危險在堰塞湖安放炸藥、排除險情﹔包谷垴鄉紅箐村總支部書記孫選偉,不顧自家房屋倒塌,家人情況不明,指揮轉移安置群眾1000余人﹔龍頭山鎮龍泉社區黨總支書記唐正雲顧不上親人被埋,需要施救,帶領黨員群眾徒手救出了15名村民﹔縣疾控中心81歲退休老黨員朱遠政,向災區捐贈僅存的5000元錢……發生災難,人心惶惶、驚慌失措時,黨員就是“主心骨”﹔身陷困境、急盼援手時,黨員就是“及時雨”﹔險情重重、排險除患時,黨員就是“沖鋒隊”。那裡有群眾,那裡就有黨員忙碌的身影﹔那裡有危險,那裡就有黨員沖鋒的號角。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救援群眾排在第一位、自身生死放在最后面”,他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擔當起黨員的責任、積澱著黨員的本色。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危難之時,黨員就得擔當、擔當重於泰山。98抗洪搶險中,黨員干部身先士卒,沖鋒在前,不少黨員干部都寫下“生死狀”﹔汶川地震時,全國各地黨員交納“特殊黨費”達97.3億元……從“98抗洪”到“南方雪災”,從“汶川地震”到“舟曲泥石流”……每一次災情發生之后,每一次群眾危難之時,黨員總是大家在前、小家在后。“我是黨員,我先上”、“我是黨員,不能退”、“我是黨員,我要到最危險地方去”,一位位共產黨員敢於擔當、勇於擔當之音,響徹災區大地。
敢於擔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猶如黨的血脈代代相傳、正似紅色基因一脈相承。在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共產黨人,拋頭顱、洒熱血,槍林彈雨中前仆后繼,擔當體現在“沖鋒在前、退卻在后”上﹔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時期,共產黨人白手起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篳路藍縷中戮力前行,擔當體現在“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上﹔改革開放以來,共產黨人敢為人先,闖新路、富百姓,擔當體現在“為民在先、當官在后”上。不同時代,共產黨員擔當精神有著不同的內涵,但其不變底色是,對民族的責任、對人民的責任、對黨的責任。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大擔當。也正是有了共產黨人這種擔當精神的不斷傳承,才有每臨危難關頭眾多黨員的挺身而出。
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任重道遠、難關重重,應對“四大風險”“四大考驗”,啃下改革進程中的硬骨頭、沖破激流中的險灘頭,黨員干部擔當精神尤為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