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雲:“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胸懷。”敢於擔當,是共產黨員的鮮明品格,更是共產黨員的崇高使命。面對突如其來的雲南魯甸地震,能否敢於擔當,是抗震救災一線共產黨員必須面對的一道“黨性考題”。
面對地震災情,災區黨員挺身而出,魯甸縣發動904個基層黨組織、12536名黨員,巧家縣發動1680個基層黨組織、9600名黨員投入抗震救災一線,第一時間救人,第一時間搶險,第一時間轉移安置群眾,第一時間疏導排查隱患······他們,用“群眾利益高於一切,群眾生命重於泰山”的錚錚誓言,用“視群眾為親人,視救災如生命”的沖鋒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擔當精神的真正內涵,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黨性答卷”。
敢於擔當是一種使命,黨員以“責任”作答。歌德說過:“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災難來襲,災情就是命令,群眾就是責任。魯甸縣龍頭山鎮龍泉社區黨總支書記唐正雲,忍受失去6個親人的悲痛,高呼“黨員干部站出來”,帶領黨員群眾徒手救出15名被掩埋群眾、安全轉移3000余名群眾······像唐正雲這樣奮戰在抗震救災一線的共產黨員還有許多,他們以“黨員不帶頭、誰帶頭”的擔當,承擔起群眾生命至上的使命,肩負起搶險救援的重任,在災難面前主動請命、勇挑重擔,不回避責任,不推諉扯皮,不畏難怕險,成為受災群眾的“頂梁柱”和“主心骨”,為黨員干部參與抗震救災樹立榜樣、作出表率。
敢於擔當是一種膽識,黨員以“勇氣”作答。災情在哪裡,共產黨員就在哪裡。災難降臨,許多黨員冒著生命危險發出預警信息,挽救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危難時刻,廣大黨員自覺擔當搶險救災重任,義無反顧堅守一線。他們中也有人失去了親人,也有人在地震中受傷,但他們忍受痛苦,臨危不亂,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用對群眾生命的敬畏與擔當,為共產黨員的堅守、為人民群眾的利益和生命,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斗,甚至不惜奉獻自己的生命。共產黨員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擔當,是最無私的擔當。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以他們為榜樣,敢作為、勇擔當,勇於奮斗,敢於犧牲。
敢於擔當是一種信仰,黨員以“黨性”作答。從汶川地震到玉樹地震,從蘆山地震再到如今的魯甸地震,危難之時,救災一線總能看到共產黨員奮不顧身、沖鋒在前的身影。是堅定的黨性擔當,讓黨員始終堅守民本觀念、宗旨意識,在災難面前站得出來、豁得出去、沖得上去,用血淚和生命捍衛群眾利益與生命安全。是敢於擔當,讓諸如唐正雲、宗朝祿、楊紹華、肖體高的共產黨員舍小家、顧大家,置生死於度外,夙夜戰斗在救援一線,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讓黨旗在廢墟上飄揚,讓黨徽在災區中閃耀。
敢於擔當是一種責任,亦是一種膽識,更是一種信仰,災區黨員奮不顧身的勇氣和行動、敢於擔當的責任和精神,既傳遞著抗震救災的“正能量”,也樹立起災區群眾戰勝災難、重建家園的“精神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