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網友聲音

根治奢華浪費建設之“毒”

石作良

2014年08月06日16: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日,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把清理整治奢華浪費建設納入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范圍,進行全面清理。(人民網8月5日訊)

近年來,奢華浪費建設在一些地區爭相攀比、效仿,備受群眾指摘,飽受眾人詬病。寬馬路、大廣場等面子工程裝點門面,粉飾政績﹔黨政機關辦公樓一棟比一棟豪華,一棟比一棟大氣,什麼“小白宮”、甚至“小天安門城樓”等“橫空出世”,應有盡有、層出不窮。奢華浪費建設之風可謂頂風臭千裡,“毒味”十足。

如果說城市環境改善了、辦公條件變好了,當地群眾的生活水平也明顯提高了,或許群眾心裡也會少許平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去說三道四、指指點點。但往往適得其反,這些想方設法“涂脂抹粉”、貪圖享受的領導們,拼命上這類項目,“盯准”的是經濟上的“好處”,看中的是面子上的“風光”,在民生和發展上鮮有作為,群眾心知肚明、心明眼亮,看在眼裡,罵在嘴上,恨在心裡。

奢華浪費建設不是沒有管,沒人管。隻所以屢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勢,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奢華浪費建設“太陰毒”、“太狡猾”。它們有的像“過街老鼠”,喊打聲音高的時候“閃轉騰挪”躲的快,轉眼不見蹤跡﹔有的像“變色龍”,披上件兒“民生”或“城鎮化”的外衣,蒙混過了關﹔有的像會裝死的“甲殼虫”,風聲緊的時候停下來,按兵不動,風聲過了,依然故我。二是對此“病”瞧得不徹底,壓根兒都沒去“病根兒”。筆者認為,去除此病,須用三招兒:

一是戒毒癮。大興土木搞奢華浪費建設並相互攀比,是領導干部“為民”的那顆心得了“病”,中了“毒”,且有人久之成“癮”,致使權力觀、政績觀出現了“病態”反映,造成了一種權力思維扭曲的“心病”,一種掌權者浮華和虛榮的“心結”,一種政府版“炫富”和“耀威”“心態”。心病不醫、精神上的“毒癮”不除,難祛此症。因此,須用“群眾觀”和“宗旨意識”配制的“清心解毒藥”盡快救治,以促使其開“心竅”,解“毒癮”。

二是防病毒。奢華浪費之風具有很強的“彌散性”和“中毒性”,腐蝕性和破壞力大,敗壞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侵蝕黨員干部的進取精神和服務意識,危害黨和人民的事業,破壞社會穩定。遠離此類“毒素”,一靠預防。用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強健整個社會和領導干部的身體素質,增強自身“抗體”﹔二靠“反制”。勤滅菌,勤殺毒。奢華浪費之風與權力是“共生體”,這就還需要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制約,在健全完善人大、行政等方面的監督機制的同時,不斷加強社會公眾監督,讓“病毒”在燦爛的陽光下,沒有“死角”存身,難有“客體”入侵。

三是剜毒瘡。拿出“壯士斷腕”的氣概,對奢華浪費建設“零容忍”,真正問責“給力”。多年來,黨和政府多次清理整治奢華浪費建設,但仍杜而不絕,禁而不止,追根溯源還是“笤帚苗瘙痒”問責不力,鮮有地方官員因此而承擔責任。為此,要“重拳”問責,對頂風而上,“臭名遠揚”,不管不顧的“毒瘡”、“爛肉”,要曝光“亮丑”,讓相關決策者與責任人承擔相應的行政或法律責任,加大違規決策的成本,讓其心有所畏、偃旗息鼓,讓“清創”的患處“結痂愈合”。

分享到:
(責編:黃策輿、謝磊)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