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網友聲音

教育實踐活動要突出解決四大問題

何勇

2014年08月06日16: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找到問題是起點,解決問題是關鍵。當前,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進入真刀真槍的關鍵階段,必須動真格、出狠招,解決四大突出問題,確保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第一,要從思想上解決“總開關”的問題。“總開關”關乎思想源頭,從根本上決定著我們干部的作風狀況和行為方式。“總開關”問題解決不好,“四風”問題也就難以根除,這樣那樣的出軌越界、跑冒滴漏也在所難免。一要在精神上多“補鈣”,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記黨的宗旨,這樣才能更好地抵御各種誘惑和不正之風的侵蝕﹔二要在黨性上多“修煉”,以黨章為鏡,照照自己是否有強烈的為民服務意識,是否有誠心誠意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的堅定信念,是否真正做到了大公無私、公而忘私,並在此基礎上自覺把黨性修養正一正、把黨員義務理一理,坦蕩做人、謹慎用權。

第二,要從服務上解決“不落地”的問題。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每一個黨員干部都必須踐行。一要重心下移“上門服務”。採取“現場辦公”、“提前介入”等多種方式,對群眾普遍反映、急需辦理等的事項提供上門服務。二要擦亮窗口“貼心服務”。推進政務大廳、便民服務中心等建設步伐,將國土、民政等多個部門的相關職能集中到一起,通過一次性缺件告知、延長工作日服務時間等方式,讓群眾享受“一條龍服務”、“一次性辦結”。三要彰顯惠民“公平服務”。採取召開院壩會、發放宣傳單等方式,利用網絡、報紙等平台,宣傳、解讀好惠民政策﹔堅持原則、按章辦事,以一顆“公心”、一片“真心”,把惠民政策落實好,把群眾利益維護好。

第三,要從根本上解決“整而不改”的問題。近年來,很多地方都組織開展了不少教育實踐活動,每項活動又大多分為查找問題、整改提高、形成制度等幾個階段。但隻要仔細分析就不難發現,一些單位和個人對同一個問題次次整改、年年整改,就是整改不到位,這個問題必須重視。一要制定“硬措施”。對於查找出來的問題,要一個一個的研究、一個一個的制定整改措施。要落實整改責任,具體到人頭,防止大家談整改,就是沒人抓整改、去整改。二要監督“不掉鏈”。問題就如人身上的腐肉,要想治愈必須“刮骨療傷”,非常痛苦,僅靠自身努力往往不夠,甚至很不願意。強化監督勢在必行,督導組要對各單位的整改情況進行監督﹔各單位也要對班子成員的整改情況進行督導,確保大家認真改、改到位。三要跟蹤“回頭看”。一些問題在整改的時候,往往能夠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過一段時間,又可能“死灰復燃”。要建立問題檔案,跟蹤“回頭看”,發現有“復燃”苗頭及時整改,真正走出“整而不改”的怪圈。

第四,要從制度上解決“長效化”的問題。建立完善一套作風建設長效機制,是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的關鍵。一是原有制度要“瘦身”。每次主題教育活動均出台了一系列制度、積累的作風類制度也不少,有的早就已經過期過時,或是難以操作,必須對這些制度來一次大清理,摒棄不合時宜的,修整能夠堅持的,合並相關類似的﹔二是新建制度要“規范”。能夠上升到制度層面的,必須是經過多次論証、有重大成效的活動成果。建章立制時,要像中央八項規定那樣,直截了當、簡明扼要,一看就懂,易操作、能落實﹔三是執行制度要“逗硬”。制度一旦建立,必須不折不扣執行,決不搞變通、決不搞“下不為例”。否則,制度就會淪為“說在嘴上、挂在牆上、寫在紙上”的“稻草人”,被當成擺設。

分享到:
(責編:黃策輿、謝磊)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