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一些基層干部頻繁“走讀”、收紅包、吃空餉,不僅破壞自身形象,也嚴重影響干群關系,群眾看在眼裡,反感在心裡。如何有效治理這些作風頑疾?讀者的很多建議,都提到了點子上,現選編三則供參考。
教育實踐活動能否取得實效,“最后一公裡”很關鍵。現實中,有些“一線”干部、窗口單位,利用手中的小權力,人為設置障礙,群眾敢怒不敢言。多吃一點、多佔一點、多拿一點,看似危害不大,實則很傷民心。下期征文,請大家談談,如何把傷人的小權力關進籠子裡?
來稿請寄:rmrbpl@163.com,或傳真至(010)65368684
規范“走讀”抓軟硬兩手
甘肅會寧 閻晉平
在一些交通便利的鄉鎮,干部白天下鄉、晚上回城,已不是個別現象﹔有些干部更是長期遲到早退,靠遠程遙控指揮工作,群眾有事很難找到負責人員。
究其原因,客觀上說,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改善為干部“走讀”創造了現實條件。主觀上看,部分鄉鎮干部不願吃苦,作風漂浮,群眾意識和責任意識有所淡化。
整治干部“走讀”亂象,既需要有嚴格的制度約束、普遍的群眾監督,也需要讓干部真正把“心”放在基層,從軟硬兩手抓。要把“走讀”的利害關系講清楚,教育引導鄉鎮干部盡量克服困難和不便,以群眾為重,以責任為重。
鄉鎮政府要盡力幫助干部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盡量解除其后顧之憂,換取鄉鎮干部的安心與真心。而如果有干部確有困難、需要“走讀”的,可以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一些可操作的制度和辦法,比如月度輪流值班制、周次值班制、AB崗值班制等,保証總有一部分干部在崗值班,滿足群眾的辦事需求,又不至於太不近人情。
消滅“紅包”當懲防並舉
山東壽光 桑德春
長期以來,執法監管、醫療衛生等領域走后門、收“紅包”陋習一直飽受詬病。盡管經過作風整頓和簡政放權,此類現象有所收斂,但一時還難以杜絕。有一些再正常不過的業務,在經辦人員三番五次的刁難下,群眾不得不“孝敬”“意思”一下。
收“紅包”之所以屢禁不止,一方面是經辦人員或分管領導缺乏職業道德和自我約束,在“一畝三分地”上隨意行使自由裁量權,為權力尋租提供了空間﹔另一方面是送“紅包”者因為有求於人,為了辦成事往往不得不“略表心意”。而收受者一般“辦多大事收多少紅包”“辦不成原數退回”,方式相對隱蔽,隻靠外部監督有點隔靴搔痒。
整治“紅包泛濫”,必須懲防並舉。比如,加強對重點崗位的監督管理,既要經常輪崗交流,防止少數人久居一職,滋生腐敗,又要警鐘長鳴,引導他們恪守職業道德,依法廉潔從政。此外,還要加大懲戒力度,形成高壓態勢。頂風作案者一經核實,從嚴從重查處,絕不姑息。
禁吃空餉須多管齊下
湖北武漢 曾 強
現在有一些地方,出台“土政策”,以年齡“一刀切”的方式,讓干部提前5—8年離崗,但又不辦理退休手續,只是將空出來的職位讓給其他人。工資照拿不誤,即使被發現了,懲處也是“雷聲大、雨點小”。群眾對此意見很大。
這種變相吃空餉的方式,危害不小。首先,國家明確規定了法定退休年齡,提前離崗於法無據。其次,導致機關人員不斷膨脹,使得財政供養系數不斷攀高。而一部分退養人員離崗后“下海”撈金,利用積攢的人脈資源,搞官商間的“勾肩搭背”,影響政府聲譽,也破壞市場公平。
不論哪種形式的吃空餉,都違反黨紀國法,必須多管齊下進行治理。一是在政策執行層面對“休而不退”行為予以明確禁止,不留灰色地帶,不給鑽空子空間。二是加強監督和問責,對騙空餉者嚴懲不貸,對監督不力責任人嚴格問責。三是深化公務員分類管理,積極建立職務與職級並行的制度,不搞年齡劃線和任職年齡層層遞減,讓基層年齡大的同志有干頭、有奔頭。
《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06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