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以先鋒模范為鏡)扎根基層 為民服務不停歇

湖北鬆滋市紙廠河鎮干部李文全:一心走在田埂上

記者  付  文

2014年08月04日09: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李文全(左二)和村干部在田間地頭討論工作。
  本報記者 付 文攝

 

“文全哥,麻煩你有空了幫我取下養老金。”“文全哥,我今年是種泡桐還是栽桂花?你幫我拿個主意吧。”在湖北省鬆滋市紙廠河鎮,干部李文全的名字幾乎無人不知,鄉親們的大事小情,他總是挂在心上,有什麼困難,也願找他出謀劃策。

當了8年村干部、22年鄉鎮干部,56歲的李文全有一番心得:“在基層當干部,就要心想到群眾的疾苦上,話說到群眾的心坎上,行走到群眾的田埂上,忙幫到群眾的需求上,把笑容定到群眾的臉上。”

工作要敢於碰硬,不能遇到困難就繞彎

今年3月28日,一場大雨,牛長嶺養豬場污水大量下泄,下游十字嶺村十組8口堰塘遭到污染、37戶135名老鄉飲水困難。水黑了、魚死了,村民一個電話打給李文全,他連夜趕到現場查看,緩解群眾情緒。

第二天,李文全找來養豬場負責人和村民商量解決辦法。那位負責人批評李文全“破壞招商環境”,不想出錢。李文全反駁:“招商引資是來致富百姓的,怎麼還損害百姓利益?”后來,他和群眾一起掌握了養豬場排污証據,促使養豬場簽訂協議,共籌資8萬元解決機房、提水設備及主管道問題,妥善解決了飲水問題。

2011年春夏之交,紙廠河鎮遭受特大干旱之后,又被一場大暴雨侵襲,旱澇急轉。當地大溝大渠淤塞嚴重,新建的泵站又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僅大湖地區受災面積就達5000畝以上。當年11月,李文全直接找到鎮黨委書記萬江華建言,“隻要黨委肯下決心解決問題,方案我來拿。”

經過廣泛征求意見,李文全提出了“5年籌資籌勞300萬元,對全鎮大溝大渠統一進行整治,首先解決中直渠、四支渠”的初步方案。李文全堅持24小時施工,日夜奮戰在工地,工程提前3個月完成。

溝渠疏通以后,李文全又建議將全鎮49公裡渠道、8個泵站納入長效管理,認真實行合同管理、檢查督辦、獎賠結賬等措施,實打實抓落實。“干工作一不能怕苦、二不能怕麻煩、三不能怕得罪人。” 李文全說,“基層干部要是唯唯諾諾不敢碰硬、遇到困難就繞彎,那就一事無成。”

渠道整治、嚴管之后,前年和去年夏季,當地分別遭受了92毫米和230毫米的暴雨,但泵站僅用了短短幾天就將洪水排除。

把群眾當家人待,不把自己當干部

“文全哥就是老百姓的‘農業110’。隻要找他,他都有求必應。”十字嶺村村民肖尚武房前屋后有近20畝荒山丘陵,但由於沒有啟動資金一直閑置。李文全知道后,主動借給他1萬元,並說服了一個有花卉苗木種植經驗的朋友投資3萬元,與肖尚武共同開發。如今,昔日的荒丘禿嶺,成了致富發家的聚寶盆。

他把群眾當家人,群眾把他當兄弟。給張文清交收視費,替楊遠鳳取低保款,幫黃鳳城取快件……隻要一個電話、一句“文全哥”,即便是再雞毛蒜皮的事情,李文全也會幫忙處理。草帽一戴,摩托一蹬,李文全經常風風火火地跑在紙廠河鎮的大街小巷。他說,“把群眾當家人對待,心裡自然有說不完的牽挂﹔把群眾的事當家事處理,自然有源源不斷的辦法。”

李文全說,每次下村前,他都反復提醒自己“別把自己當干部”。他每次下村的“行頭”,都很朴實。身著“的確良”襯衫、手拎一個文件袋,茶杯就是一個桔子罐頭的玻璃杯。李文全說:“在田裡幫農民搞事,不擔心衣服剮壞了、弄臟了,到農戶家裡走訪,也不擔心杯子摔破了、公文包弄丟了。”

村民請李文全做事,李文全二話不說﹔李文全要大家做事,人人心服。去年鬆滋推行以機代牛,一些農民不配合。十字嶺村村民張文超起初死活不肯殺牛,其他干部上門都碰壁。最后李文全出馬,張文超說,“文全哥,你不必多說,我馬上殺。”

平日裡,李文全來到農戶的田間地頭,有時一干就是一兩個小時,甚至半天。李文全說,雖然臉晒黑了、手起繭了,但與群眾的距離更近了,與群眾的感情更深了。

“隻要鄉親們滿意,我就開心了”

“要想忙幫到群眾需求上,就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在李文全的筆記本裡,記著民生民情、困難群眾名單、化解矛盾糾紛3本賬。哪些群眾的需求沒得到滿足,哪個困難群眾的實際問題沒解決好,李文全都心中有數。

李文全現在是紙廠河鎮的正科級助理干部。1990年,湖北省在村主職干部中招聘鄉鎮公務員。時任村干部的李文全筆試全縣第三名,但后來因任職年限未被錄用。“我當時很迷茫,甚至有了不想再當村干部的念頭。”李文全回憶。“那時我在床上躺了兩天兩夜,想通了!”

李文全說,他不能割舍和鄉親們的感情。“我這麼多年為黨工作、為群眾辦事,每到關鍵時刻,群眾都支持我、信任我﹔每次開民主生活會、評議會,我的支持率最高,優秀票最多。如果因為一點點挫折就不干了,我對得起鄉親們嗎?”

2004年紙廠河鎮啟動鄉鎮機構改革。根據方案,鎮機關黨政班子成員3個人要改成非領導職務,壓力很大。那時,李文全是副鎮長,才46歲。

“自己不是年齡最大的,但改革總要有人做出犧牲。”深思熟慮后,李文全第一個提出改成非領導職務。有了“第一個下”,紙廠河鎮的機構改革順利開展。

“我退居二線已有10年,但我想盡量為鄉親們多做些事情。”李文全說,“我的父母都是泥腿子,我34歲以前也在農村,我深知農民的苦和累。幫他們辦點事、讓鄉親們滿意,我就開心了。”

《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04日 06 版)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