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被稱為群眾家門口的“現場直播”,老百姓非常關注,更充滿期待。特別是當活動即將進行到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的重要環節,一些矛盾和問題能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化解,是檢驗活動成效的重要方面。而越到了這個時候,一些黨員干部越會在思想上有所鬆懈,對於排查出的“四風”問題以及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和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問題,認為對照檢查已經做了,民主生活會也已經開了,至於問題能不能改,改到什麼程度,也隻有看天說話了。更有一些黨員干部借口一些歷史遺留的問題不是在自己層面所能解決的,於是上級推給下級、下級推給上級,這個部門推給那個部門,那個部門推給這個部門,互相推諉,而導致了問題依舊、矛盾積壓。
俗話說,不通則痛。對於長期累積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如果不能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得到有效化解,形成了“矛盾積壓”,非但會使“始終突出問題導向”的原則要求落空,也會使老百姓心中的怨氣得不到及時紓解,從而使活動成效打折縮水,甚至可能使群眾對黨的信任度和滿意度有所下降。因此,必須採取有力措施,杜絕“矛盾積壓”、“問題反復”。
堅持即知即改。解決問題是教育實踐活動的根本,群眾提出的合理問題解決不了,就不能真正取得群眾的信任。要堅持問題導向,把解決問題貫穿活動的全過程,並且要堅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對於查擺出的有關問題,特別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必須能改則改、即知即改。要將群眾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認真梳理出來,為群眾建立問題檔案,在查實查清查明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歸類,堅決不漏項、不回避、不拖延,切實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及時有效消除矛盾問題。尤其是在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環節,更加需要下大力氣、硬功夫,並且要改一件成一件,絕不能讓問題累積、矛盾積壓,以矛盾問題的及時解決取信於民。
強化協調聯動。問題的形成、矛盾的產生,不是孤立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各地各級排查出不少“四風”問題,其中一些問題具有普遍性,上上下下都存在。這就要在分清問題成因的基礎上,實行上下聯動,該上級主動的就上級主動,該下級主動的就下級主動,該上下共同拿方案的就共同拿方案。上級機關、領導干部不能搞“上面害病、下面吃藥”﹔下級也不能事不關己、消極應付。還有一些問題和矛盾的產生,是由於同一層級的部門之間,存在推諉扯皮所造成的。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要打破部門界限,沖破地方保護和部門利益的“一畝三分地”,實行區域一體、部門聯動,形成銜接順暢、執行有力的工作機制,從而凝聚起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強大合力,以扎扎實實的活動成效贏得群眾認可。
抓好專項整治。作風建設,往往具有反復性、反彈性。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對於錯綜復雜的矛盾和問題,必須認真梳理,列出問題清單,建立銷號台賬,切實抓好專項整治。一要對症下藥。要深刻剖析問題產生的根源,找准病灶,對症施治,切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不能“病急亂投醫”,胡亂整治,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貽誤解決問題的良機。二要動真碰硬。整治“四風”問題,勢必會觸及到一些部門和干部的利益藩籬以及官本位思想,勢必會遭遇來自方方面面的阻力和壓力,為此,必須有打虎上山的勇氣和動真碰硬的決心,絕不能和稀泥、打和牌,更不能搞形式、走過場。三要常態長效。要建立健全作風整治的長效機制,並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件接著一件辦,隻有堅持不懈地抓,連續不斷地糾,制度和紀律才不會變成稻草人,才能“敲打”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突出領導帶頭。俗話說,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始終突出領導帶頭,是抓好教育實踐活動、解決“四風”問題的重要保障和根本前提。要突出“一把手”抓、抓“一把手”。“一把手”要切實將自己擺進去,將責任扛起來,為活動開展和“四風”問題的解決樹好標杆、作出示范,要自覺主動地認領問題、帶頭解決問題,絕不能當“甩手掌櫃”。要強化責任傳導、壓力傳遞。將任務分解、責任分擔,讓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肩上有責任、心中有壓力、行動有方向,避免游離於活動之外,避免矛盾問題無人認領、無法解決。當然,領導帶頭,不是帶頭解決“別人”的問題,而故意回避“自己”的問題。面對矛盾和問題,領導干部要首先從自身找原因,並尋求解決辦法,絕不能隻用手電筒照別人,使自己身上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從而影響到別人身上的問題解決,使“不虛不偏不空不走過場”成為空談。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實踐活動要防止和避免“矛盾積壓”,也必須統籌兼顧、合力共為、標本兼治,才能使冰雪逐漸融化、矛盾不斷化解。任何短期行為、片面做法,都會使問題解決、矛盾化解打折扣,甚至非但解決不了、化解不掉,還會產生新的矛盾和問題,使努力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