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江蘇省金湖縣委組織部圍繞調研、訪談、幫扶、接訪四個重點,開展“組工干部下基層”活動。部機關28名組工干部進村入戶、服務群眾,在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中樹立可敬、可靠、可親、可信形象。
沉下“身子”真正調研。活動中,組工干部紛紛走出機關、走入農村,做到走百裡路、進百家門、聽百人言,力戒“電話內問民需、小車內看民情、會議室內聽民聲”的做法。圍繞群眾最關心、基層黨組織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真正摸清楚基層群眾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基層黨組織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措施是什麼。並結合實際,上一堂黨課,提一條思路,解一個難題,寫一篇調研。活動中,組工干部下基層上堂課28次、撰寫調研報告28篇。
丟下“架子”真心訪談。做到“五必訪、五必談”,即:黨組織書記必訪,大學生村官必訪,困難黨員必訪,信訪群眾必訪,先進典型必訪﹔黨組織建設必談,村集體經濟必談,矛盾調處必談,發展思路必談,制約發展困難必談。在訪談中幫助排難解憂、化解心結、理清思路、明確方向。在訪談中發現那些埋頭苦干不張揚的“老實人”,給他們舞台﹔干事創業不浮夸的“實在人”,給他們機會。活動中,主動約訪黨員群眾300多人,幫助11個后進村理清了發展思路,明確了優勢產業。
放下“面子”真情結對。實行“反向對接”困難黨員和群眾,即最困難的與職位最高的接對,建立結對幫扶台帳。要求幫扶人制定詳細解困方案,方案中寫清楚制困原因,寫清楚家庭現狀,寫清楚解困措施,寫清楚解困時限。並做到“不脫貧不脫鉤,不解困不解對”,切實幫助幫扶對象解決生活困難、工作困難、創業困難。部機關28名組工干部與28名困難黨員和群眾結對,9名困難群眾在幫扶下,帶頭興辦設施蔬菜、高效養殖等項目,3名困難黨員領辦農業專業合作社。
降下“調子”真誠接訪。充分利用“一網一線三箱”(金湖黨建網、12371黨員咨詢熱線和部長信箱、黨代表信箱、干部監督信箱),主動接待群眾來信來訪,並建立部長信訪接待日制度,周末在縣行政廣場設點接訪群眾。對來訪群眾不打官腔,不唱高調,做到“站迎站送、笑迎笑送”和“四個一”(一句您好、一杯熱茶、一腔熱情、一管到底)。對問題的調查解決,做到能解決的盡最大可能創造條件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也不亂開“口子”,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通過協調做工作,幫助解決問題13個,息訪長期纏訪戶2人。
(江蘇省金湖縣黨建雲平台供稿 林本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