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福建連江縣:領航藍色強縣夢 鍛造“海上黨旗紅”

2014年07月30日17: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連江縣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漁業人口約佔全縣的1/3,是全國縣級水產第二大縣、全省水產第一大縣。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連江縣堅持以強基固本為目標,以群眾需要為導向,切實發揮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引領作用,將宗旨服務由陸地向海上拓展延伸,為打造藍色經濟強縣夢注入新引挈。今年1-5月份,全縣水產品總量達34.85萬噸,產值20.1億元,實現穩中有升。

支部力量在海上凝結。針對海上作業黨員流動性大、集中活動難實際,積極探索建立“海上黨支部”,確保廣大海上黨員流動不流失。深入漁排“找”,即通過開展“黨員找組織、組織找黨員、黨員找黨員”活動,對海上作業船隻、黨員和漁民進行分別登記造冊,建立黨員信息數據庫,並納入縣委組織部、基層黨委、黨支部三級管理台賬,全面掌握海上黨員現狀。劃分區域“建”,即在摸底的基礎上,以4-6個漁排為單位,按照運輸作業、漁業捕撈、旅游觀光等不同功能性質組建海上黨支部。同時在轄區碼頭、漁港警務室等設立“海上黨員之家”,作為海上黨支部開展活動的場所,形成“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組織”的活動架構。目前,共組建26個海上黨支部,84個黨小組,黨員300多名,為海上作業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黨性教育在海上拓展。利用漁船出海前或靠岸間隙,開展教材送上船、黨課開上船、專家走上船等“三上船”活動,讓海上黨員務工不誤學、離港不離黨。“教材送上船”,即按照至少“一船一套、一人一冊”要求,分發《支部生活》、《論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摘編》等書籍,派送《四風之害》、《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等光盤,定期群發手機短信,讓海上黨員及時掌握學習動向。“黨課開上船”,即在漁排中開展支部書記巡回上黨課活動,確保每船每周開一課,把黨的聲音第一時間傳達到所有海上黨員中。“專家走上船”,即聯合縣海洋漁業局、氣象局、安監局等單位,創建“漁船移動教育站點”,不定期組織省市縣專家,在答疑解惑中灌輸黨的先進理論。目前已送去光盤35套、學習資料150余份,開展專題輔導20余次,受教育黨員1200多人次,實現教育實踐活動廣參與、全覆蓋。

黨建機制在海上完善。以提升海上黨支部管理服務能力為目標,通過建立健全“三項機制”,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發展的戰斗堡壘作用。“結對幫扶機制”,即要求每名黨員分別與1-5名漁民結成幫扶對子,建立黨員與漁民雙向聯系卡制度,要求每周至少與幫扶對象電話聯系1次、每月至少走訪幫扶對象1次、每年至少開展4次談心活動,詳細記錄民情日記,變臨時性幫助為常態化幫扶。“矛盾調解機制”,即組建漁民調解委員會,通過“黨支部書記+黨小組組長+船長”形式,完善矛盾糾紛排查、信息收集預警、多方協調化解等動態調解機制,做到“船行千裡遠,調解不斷線”。“管理培訓機制”,即選派10名活動指導員入駐,創建鮑魚、海參養殖海上實訓基地,寓思想教育於技術培訓中,進一步增強黨員宗旨意識,提高干事創業能力。截至目前,海上黨支部黨員共與漁民談心談話3858人次,幫助解決問題218條。

黨員作用在海上凸顯。按照漁排分布創建8個海上黨員責任區,開展設崗定責活動,要求每個黨員至少認領1個志願服務崗,發揮“主力軍”、“領航者”、“帶頭人”作用,筑起堅不可摧的海上堡壘。搶險救災的“主力軍”,即組織成立“海上應急救援隊”,打造海上抗台搶險兄弟連、“110”海上先鋒隊等特色品牌,為漁民們建立堅強的保護后盾。誠信貿易的“領航者”,即採取5名黨員挂鉤一艘誠信貿易船、一艘誠信貿易船聯系1支船隊的方式,強化船隊誠信經營意識。產業致富的“帶頭人”,即鼓勵部分沿海漁民群眾轉產轉業,打造以“住漁家、品海鮮、觀海景、訪古跡、做漁活”為主題的漁家新產業,走出了一條“漁民上岸,游客下海”發展海洋經濟的新路子。目前,海上流動黨員領崗率達83.6%,組建志願者服務隊74支,幫助100多艘遠洋捕撈船解決應急藥品和生活物資補給問題。

(福建省連江縣黨建雲平台供稿)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