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網友聲音

災情“湮沒”緣於群眾路線不通

殘缺韻律

2014年07月29日17: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今年9號強台風“威馬遜”過境時,那麗鎮嫦娥垌村委青龍村二隊有一名村民被倒塌的房屋砸中雙腿,造成左小腿骨折和右小腿嚴重損傷。由於受傷村民是一名肢體二級殘疾人,其母親是一名聾啞人,而父親已過世,家庭十分困難,根本沒有能力進行自救治療。事后,有村民向當地村干部反映此事,但村干部只是簡單了解后,沒有向鎮黨委政府匯報有關情況。(7月28日 《南國早報》)

在災民因無力救治,而萬分焦慮之際,鎮政府卻因信息“屏蔽”,無法提供救助。這種信息不對稱,在無形中疏遠了干群關系。而災民通過網絡媒體表達訴求,實際上就是在給相關部門的表現打差評。盡管,鎮政府及時修正錯誤,給災民送去應急救災物資,解決了燃眉之急。然而,在救災過程中出現的信息“堰塞湖”,必須引起相關部門注意。

誠然,村民沒得到及時救治,村干部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倘若不是村干部知情不報,救災政策不會淹沒在“最后一厘米”。但村干部“見災不報”,鎮政府就打撈不到災情麼?想想看,倘若民政干部能夠按村實際走訪,包村干部能夠負起責任,把問題反饋上來,還需要當事人通過網絡媒體渲染悲情麼?救災政策淹沒在“最后一厘米”,實際上是群眾路線不通的表現。

目前,“屏蔽”災情的村干部已受到問責,但事情不該到此為止。鎮政府更該反思,難道打撈災情要全靠村干部單向報告麼?倘若,有關部門的救災方式,多接一點地氣,多一些與群眾互動,還會讓村干部蒙蔽麼?因此,有關部門再給村干部開罰單的同時,也要舉一反三,反思一下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是不是有脫離了群眾的傾向,該如何補救?

如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進入“第二季”,越來越多的領導干部把自己擺進去,和群眾打成一片。然而,在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和群眾越貼越近的同時,本該是村民“代言人”的村干部,卻“屏蔽”村民訴求,本該是群眾貼人心的基層干部,卻不接“地氣”脫離群眾,顯然,不是群眾路線的應有之義。村干部“屏蔽”災情,可能只是一個插曲,但其后隱藏的基層干部“離心化”傾向,有關部門必須要警醒。 

分享到:
(責編:黃策輿、謝磊)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