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一線思考)

聯系服務群眾 暢通“最后一公裡”

謝辛

2014年07月29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單位將陸續進入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環節。“行百裡者半九十”,這一環節抓得實不實,特別是“最后一公裡”筑得牢不牢,將直接影響活動的成效。

  暢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首先需暢通思想認識“最先一公裡”。深入剖析各類“四風”問題表現,說到底都是“總開關”拋了錨、斷了電,在思想上與群眾不親不熱,甚至漸行漸遠。“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暢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需拆掉“彈簧門”“玻璃門”,暢通思想認識上的“最先一公裡”。什麼叫牢固樹立公仆意識?就是真正認識到服務群眾是本職,疏遠怠慢群眾是失職瀆職,不斷提高聯系服務群眾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對照理論理想、黨章黨紀、民心民生、先輩先進這幾面鏡子,黨員干部唯有實實在在謀事、創業、做人,嚴格修身、用權、律己,方能真正使黨的群眾路線牢牢內化於心,補足精神之“鈣”,練就“金剛不壞之身”。

  暢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核心是用改革思維破解行動上“最難一公裡”。搞好教育實踐活動,轉變黨風政風作風,說一千道一萬,還得看問題解決得及不及時和徹不徹底。“最后一公裡”問題之所以難解決,難就難在“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特別是一些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思想方法不對路、工作方式不科學、自身素質不適應。創新服務理念,就應做到各級部門都是服務部門,各個崗位都是服務崗位,各個黨員都是服務人員。改革服務流程,離不開整合基層社會事務管理和民生服務資源,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務、一攬子解決”,讓老百姓辦事隻進一個門、隻找一個人,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鄉鎮(街道)。聚焦服務重點,最需從群眾最希望辦、最迫切辦、眼下能夠辦好的事情做起,切實幫助解決老百姓出行難、讀書難、看病難、辦証難、就業難等生產生活生存中的燃眉之急,讓站在“最后一公裡”的群眾,感受黨的溫暖和改革發展成果。

  暢通聯系服務“最后一公裡”,根本上需解決制度設計的“最遠一公裡”。制度建設事關根本和長遠。“政貴有恆,治須有常”。聯系服務群眾不是“偏蹚雨”和“一陣風”,不能雨過地皮濕、風過靜悄悄。解決聯系服務為什麼、聯系服務做什麼、聯系服務怎麼做等基礎性問題,必須做好頂層設計、扎緊作風之籬,實現作風建設從“經驗”向“制度”的升華。教育實踐活動的理論成果、實踐成果和制度成果值得認真總結,特別要將聯系服務群眾的新要求新內容寫入黨內法規,作為對各級組織和每個黨員的原則要求、基本義務和行為規范。另外,建立權責一致的為民服務機制,則可把聯系服務群眾作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核心職責和主要任務,進一步加大對基層的人財物投入,明晰各級黨組織的職能職責,防止任務下交、矛盾下推,解決好基層干部疲於應付、有事無權、有權無用等問題。在健全考核評價機制方面,則應將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落實調查研究制度、基層聯系點制度、定期接待群眾來訪制度、征集群眾意見制度、黨員承諾踐諾制度等情況作為年度考核的主要內容,引導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自覺處理好個人與組織、潛績和顯績的關系。此外,還應完善監管機制,把黨內監督、黨外監督、專門機關監督和群眾監督結合起來,解決干部對上和對下統一的問題,促使黨員干部丟掉官氣、接上地氣、凝聚人氣。

  (作者單位: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 人民日報 》( 2014年07月29日 17 版)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