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紅星》報一則史料看到,紅軍長征途中,軍委對部隊做出了遵守紀律的七項規定,其中一項規定是:“保持廁所清潔,不要隨便亂屙屎,宿營時掘廁所。”規定得如此細致、具體,在當時卻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甚至關系到紅軍的形象和群眾的信任。
為什麼要做出這樣一項規定呢?紅軍在長征途中,數萬戰士到達一地,由於廁所不夠用,一些戰士常常隨地大小便,結果出現了所在地的衛生問題。一支軍隊,所到之處變成這樣一種狀態,群眾心裡會怎麼想?據統計,中央紅軍在一年多的長征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行軍和打仗。這就是說,要贏得長征沿途群眾的信任、擁護和支持,就不得不注意解決給群眾帶來的不方便和不衛生的問題,不然就會引起群眾對紅軍的不滿和意見。
不由得想起“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規定的形成過程。當年毛澤東在制定三項紀律時,其中一條提出“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針對的是有的紅軍戰士行軍時在農民地裡挖吃紅薯沒有付錢的現象。然而,“一點東西”在實踐中並不好衡量和把握,最后就確定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就是說群眾的針頭線腦大的東西,也不能隨便拿,否則就是違反紀律。這樣的規定具體明確,執行起來更有剛性,也更能讓人民群眾看到人民軍隊紀律的嚴明、嚴格和嚴肅。
“紀律是勝利之母”。可以說,正是有了這樣的紀律,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才獲得了人民群眾真心的擁護和支持,保証了黨和紅軍在挫折和失敗中重新奮起,保証了我們黨和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
現在,有的干部對黨內的一些規矩、紀律頗感不適應,認為搞“鐵八條”、反“四風”太嚴了,沒必要這樣對干部束手束腳﹔有的則信奉“水至清則無魚”,認為應當給干部一定的“自由度”。然而,捫心自問,現在的規矩,更多的是底線和紅線,不但沒有束縛住干部干事的手和腳,反而更有利於干部去為群眾辦實事。說到底,各級干部還是要叩問自己的信仰信念,思想上是否沾染了灰塵?是不是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當初為什麼而出發?
今天,重溫我們黨、軍隊歷史上的嚴明紀律,令人振聾發聵。雖然時代條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但是這種對紀律的講求,這種對黨同人民群眾關系的極端珍視,仍然值得我們深思,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革命戰爭年代,沒有嚴明的紀律就打不了勝仗。和平建設時期,沒有嚴明的紀律就很難贏得人心。今天,要把新一輪改革推向前進,倘若各級干部沒有嚴明的紀律、務實的作風,人民群眾憑什麼會和我們一起干?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編者注:《紅星》報是中國工農紅軍軍事委員會最早的機關報,1931年12月創刊於江西瑞金,由鄧小平同志主編,紅軍長征中是黨中央的機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