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省區市教育實踐活動工作座談會近日先后在西寧、上海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出席並講話。他指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理所當然不能離開群眾,必須走好群眾路線。無論是查擺問題還是整改落實,都要問計於民、問需於民,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和評判,積極動員群眾出主意想辦法。(據7月24日《人民日報》)
的確,一場以“群眾路線”冠名的教育實踐活動,如果“群眾”被擋在活動“大門”之外,最終會搞成什麼樣,實在很難想象。
堅持開門搞活動、開門聽意見,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原則。早在活動之初,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黨員、干部身上的問題,群眾看得最清楚、最有發言權。要堅持開門搞活動,一開始就扎下去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每個環節都組織群眾有序參與,讓群眾監督和評議,切忌‘自說自話、自彈自唱’”。敞開大門搞活動,需要各地各單位拿出足夠的誠意和勇氣,讓群眾真正參與進來,確保群眾在其應在的位置上發揮作用。
查擺問題,請群眾挑刺。俄語裡有句諺語:“人不是在成績上進步,而是在錯誤中進步。”解決“四風”問題,前提是要找准問題。黨員干部要敞開胸襟,放下思想包袱,深入干部群眾、深入基層單位、深入服務對象,上門拜訪“兩代表一委員”、離退休老同志,真心誠意請群眾挑毛病,真心誠意讓群眾提意見,歡迎他們來評頭品足。要引導干部群眾多反映尖銳的問題,多反映深層次的問題,多反映領導干部個人的具體問題,沒有聽到逆耳之言就不罷休,務必使自己聽批評意見“出一身汗”。
整改落實,讓群眾監督。黨員干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無異於一場思想工作作風的“革命”。既然是革命,就要敢於直面矛盾,實打實整改。一套整改措施,究竟是“利器”,還是“鈍器”﹔是“刮骨療傷”的真刀真槍,還是“雞毛撣子打屁股”的不痛不痒,都逃不過群眾的眼睛。黨員領導干部要以從我做起、向我開炮的態度,深挖問題症結和根源,採取會議通報、新聞發布等形式,將對照檢查材料、民主生活會情況及整改方案公布出來,方便群眾監督,促進真查真改。
回應關切,給群眾交待。對於教育實踐活動,社會各界非常關注,廣大群眾充滿期待。群眾之所以有這麼高的期待,是因為他們對黨寄予希望,相信我們黨能夠解決當前的問題,為人民群眾謀求更多更好的福祉。因此,活動成效的檢驗,要拿黨員干部作風轉變的效果來“說話”,更要靠群眾的滿意度和好口碑來“注腳”。各地各單位要積極回應群眾的關切,既要通過電視問政、現場問政等渠道“面對面”解決問題,又要通過相應的平台展示專項治理、正風肅紀、服務群眾辦實事的成果,用實實在在的成效取信於民。
剎“四風”、改作風,不能搞閉門修煉、體內循環。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要有不怕丑、不怕痛、不怕煩的精神,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傳導改進作風的壓力、激發自我完善的動力,這樣,才能使作風建設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