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致富帶頭人李慶堂採下新鮮的西紅柿。楊海全 攝
在哈爾濱賓縣永和鄉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38歲的李慶堂正在和當地的老百姓精挑細選剛剛採摘下來的西紅柿。“南方客商對西紅柿的大小、成熟度要求的特別嚴格,我們要嚴格把關,不能讓老百姓白忙活。”
永和鄉無公害設施蔬菜基地距離距賓縣35公裡,毗鄰賓西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哈爾濱市道外區永源鎮一河之隔。2009年3月,李慶堂撇下舒適安逸的工作,隻身開辟大棚蔬菜種植產業。當前,基地生產的西紅柿等果蔬深受南方客商的偏愛。產品遠銷上海、廣州、深圳等地,每年帶動當地固定勞動力近300人。
“是黨員,就應該走在前列,為黨旗增輝,為人民謀利”。2010年8月,李慶堂注冊資金1000萬元,成立了哈爾濱永和菜業有限公司,開辟了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建成單體660平方米鋼架塑料大棚1300棟,單體900平方米育苗溫室100棟,水、電、路、渠等基礎設施全部配套,到外地參觀學習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租賃土地、建大棚、跑市場、簽訂單,在資金不足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從此開始帶領當地百姓致富的道路。基地主要種植黃瓜、香瓜、西紅柿、豆角、茄子、青椒等蔬菜50余個品種,市場銷售主要以訂單為主。基地年產蔬菜4000余噸,年平均銷售總收入5000萬元。
基地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2012年8月,基地遭受嚴重風災,2013年8月又遭受了水災。屋漏偏逢連夜雨,冬季一場狂風暴雪席卷了菜業基地,致使199棟鋼架塑料大棚、4棟溫室和1棟1000平方米的蔬菜撿裝車間罩棚被壓塌,其余大棚不同程度損壞,經濟損失300多萬元。最困難的時候他手裡隻有幾百塊錢,客商要產品,員工要開支,大家都在看著他。關鍵時刻,他告訴大家三天后正常發工資,轉身就走。這三天他求親屬、找朋友,托關系籌措了足夠的資金,三天后員工們領到了足額的工資,他累的在旁邊偷偷的掉淚。為了及時向客商交貨,工人們連續幾天加班加點工作,沒人再提條件,也沒人張嘴要加班費。
“老百姓掙點錢不容易,我不能虧了他們。”回憶起當時艱難的情景,李慶堂說的更多的是感謝,他說老百姓們很實在,你對他們好,他們就會對你好。2012年遭受嚴重風災,大風快把棚膜掀翻時,老百姓幾個人硬是將棚膜拽了回來。懷著感恩之心,李慶堂每年都招收200多當地農民務工,僅2013年就有280名農民在此務工,勞務收入532萬元,人均19000元,有力的帶動當地農民增收。
一步一個腳印。李慶堂說,2013年是基地最困難的時候,艱難時候老百姓沒有看他的笑話,而是真心實意的共度難關,讓他沒有理由不把基地做大做強。
農民富了,可是因為2013年的連續災害,至今李慶堂還欠著外債,可是他依舊打出誠信牌——生產綠色食品。“如果我想讓一個西紅柿盡快成熟,給我兩天時間就可以。可是咱不能那樣做,老百姓也不讓。”李慶堂說,有的時候也許就差幾天的時間,西紅柿就沒有趕上好價錢賣掉,即使這樣,他也堅持不使用催熟劑、膨大劑。也是因為他的良好信譽,現在不少南方客商為了掙搶貨源,有時候會出現“打架”的情況。
看著基地一車又一車的果蔬外運,李慶堂計劃2014年末再建成溫室7棟,大棚280棟。2020年前發展棚菜生產10000畝,露地熟菜50000畝。邀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使蔬菜基地設施標准化、技術先進化,產品達到品質優質化、無害化。進一步推進蔬菜產品銷售渠道,除上海、廣州、深圳外,打開更多的南方市場,實現“北菜南銷”,帶領更多的當地百姓致富。 (楊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