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網友聲音

教育實踐活動“不能忘了群眾”

倪洋軍

2014年07月24日17: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突出問題導向,聚焦“四風”問題,轉變干部作風,提高干部素質和能力,始終離不開“人民群眾”這一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始終將人民群眾放在心上,活動中要能看到群眾身影、聽到群眾聲音,絕不能脫離群眾,更“不能忘了群眾”。

吸引群眾參與。群眾是創造歷史的真正主人,群眾也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堅持開門搞活動,是貫穿活動始終的重要原則。而所謂的“開門”就是要讓群眾來參與,要堅持做到真開門、開大門、常開門。特別是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是直接在群眾家門口的“現場直播”,更加需要廣泛發動、吸引群眾參與進來,要杜絕任何神秘感,將活動過程、活動流程等,通過各種方式、各種形式向社會進行廣泛公開,讓群眾知曉、讓群眾參與,絕不能以各種理由或借口,搞所謂的“加密”處理、“體內循環”,甚至走過場。

維護群眾利益。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黨和政府的神聖職責。教育實踐活動,除了要聚焦“四風”問題,更要突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和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的解決。基層組織根本職責在於造福群眾,百姓最大期盼就是生活幸福。要扎實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強化基層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群眾觀點,拓寬服務渠道,提高服務本領,更好滿足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讓群眾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回應群眾訴求。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教育實踐活動,在廣泛征求意見、開展談心談話、深入查擺問題、抓好整改落實等過程中,要堅持將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擺上重要位置。各級各地黨員干部必須俯下身子,真心誠意聽取群眾意見,並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在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下功夫,真正讓群眾好辦事、把群眾的事辦好。特別是在整改落實上,要堅持從群眾最急最怨最盼的問題改起,從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做起,絕不能搞長官意志、憑主觀決策,漠視群眾訴求。要想方設法暢通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不能出現“言塞湖”,使民意受阻、民心受堵。

邀請群眾評判。干部好不好,群眾最知曉﹔效果佳不佳,群眾會說話。教育實踐活動,會不會出現以形式主義對付形式主義的傾向,能不能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確保活動取得人民滿意的實效,不是靠黨員干部怎麼說、如何夸,而是要讓群眾去評判、去裁定。這就要求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要將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問題、每一個事項,都毫無保留地展示在群眾面前,接受群眾檢閱,邀請群眾評判。要充分保障群眾的話語權、表達權、監督權,堅持將評判的標尺交給群眾,讓群眾說得上話、說話管用。要注重群眾評議評判結果的運用,凡是群眾不滿意、不支持、不答應的事情堅決不做,凡是群眾意見大、反響強、怨氣重的干部堅決不用。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而要贏得群眾的口碑與夸獎,不是光有良好的願望就行,也不是光聽干部的承諾即可,更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自我陶醉,必須靠各級各地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扎扎實實地干、踏踏實實地做。並且要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一著不讓抓落實,一抓到底求實效。要力戒放空炮,確保活動不虛不空不走過場,取得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實實在在的成效。

分享到:
(責編:黃策輿、謝磊)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