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市縣傳真

內蒙古阿榮旗音河鄉:打造三個平台,暢通“最后一公裡”

2014年07月23日14:2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針對黨群互動載體不足、紐帶不長、方式不實的實際,音河鄉黨委積極打造黨群信息傳遞、工作服務、活動交流三大平台,在黨群間“最后一公裡”上加起一座行連心橋。

一、打造黨群信息傳遞平台,將信息傳遞給“最遠一戶”人家。打造以引領工作隊、手機短信平台、村村通廣播為內容的黨群信息傳遞平台,通過讓黨員干部動起來、通訊設備轉起來的方式,將黨的聲音毫不失真的傳下去,將社情民意原汁原味的取上來。一是引領工作隊主動“取”。組建以鄉村兩級干部為基礎、覆蓋全鄉各村組的引領工作隊,建立“一組一冊、一戶一頁”的民生台賬,分發“一人一張”的民生聯系卡,通過引領隊的全面走訪,掌握群眾基本信息、解決群眾存在困難、幫助群眾謀劃發展﹔二是手機短信平台隨時“發”。收錄全鄉所有黨員群眾手機號碼,按照政府職工、黨員、村民代表、種養大戶、貧困戶等進行分類,及時為其發送所需求的信息﹔三是村村通廣播定期“傳”。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年度播發計劃,定期傳遞黨的聲音,並將《音河動態》及時對全鄉黨員群眾播發,保障群眾了解鄉村兩級決策、決議、動態的權利。

二、打造黨群工作服務平台,將服務簡化為“最后一道”程序。成立便民服務中心和群眾接待中心打造黨群工作服務平台,對於來訪群眾分口、分流接待。一是推行“一站式”服務。將民政辦、合管辦、農經站等十家單位整合在一起,成立便民服務中心,將27項惠農業務的審批權下放到便民服務中心,簡化辦事程序﹔二是執行“全天候”接訪。將巡回法庭、司法調解、人民調解、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整合到群眾接待中心,開創“白+黑、五+二”群眾接待模式,及時有效的化解群眾矛盾,充分發揮接待中心的功能和作用﹔三是厲行“親情化”服務。定期組織開展窗口工作人員禮儀培訓班,統一著裝、佩戴胸卡,執行首問負責制,通過窗口單位親情化、微笑式的服務,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三、打造黨群互動交流平台,將黨課講解給“最弱一批”黨員。以富吉黨群活動中心為陣地,利用培訓基地,每年都免費為全鄉黨員開辦幾期理論培訓班,加強對黨員群眾的理論培訓力度﹔同時,組織黨員參觀記錄我鄉發展歷程和黨建成果的黨建中心和以達斡爾、鄂溫克兩個主體民族文化為主題的民俗館,通過體驗式教學,宣揚黨建成果,傳承民族文化,打造民族黨建品牌。

截至目前,村村通廣播共計播報各類信息80余期,短信平台發送信息15000余條,引領員征求意見125件,當場解決問題56件。培訓基地共計培訓黨員近千人次,有12名黨員在經過培訓后成為了致富能手、種養能人,並示范帶動周邊群眾達300戶。

(阿榮旗音河鄉黨建雲平台供稿  吳相奇)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