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基層行>>走進江蘇鎮江京口區>>群眾路線優秀論文集

踐行群眾路線 建強基層組織

盛杰

2014年07月18日15: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同時提出要“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這深刻表明我們黨更加注重順應時代要求和人民期盼,在聯系和服務群眾中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充分體現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在基層執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根本轉變。基層黨建工作必須以此作為基本職責和主要任務,圍繞做好群眾工作的新要求,進一步轉變工作運行方式,更加積極主動地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在提升服務水平中增強執政能力,為黨的建設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切實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一、踐行群眾路線、建強基層組織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是基層黨組織服務職能還未完全轉變。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基層黨組織所處的地位、承擔的任務、面臨的內外部環境都在發生深刻變化。為適應這種變化,就需要基層黨組織推進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機制的轉型升級,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強化服務上來,最終通過提升服務能力來提高黨在基層的執政能力。但目前看來,有的基層黨組織行政色彩較濃,還以“上級領導、上級機關”為主要導向,以“完成本單位的任務”為主要目的,以“管”為主要手段,在加快由行政型向服務型、封閉型向開放型、“家長型”向民主型轉變中認識不足或做得不夠, “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更多是說在嘴上或挂在牆上,在實踐操作中處於從屬地位。

二是基層黨組織服務體制尚不健全。目前,基層黨組織掌握的行政資源、經濟資源和社會資源相對不足,而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常態化聯系服務群眾離不開各種服務資源的支撐。雖然現行的區域化黨建打破了條塊分割,基層黨組織可以通過共建形式協調轄區單位,臨時借調各類服務資源,但現有合作關系仍舊相對鬆散,缺乏制度保障。基層黨組織難以保証各類資源長期、高效為我所用,更難將整個轄區單位資源整合成一個功能強大的服務綜合體。這種體制慣性導致現今基層黨組織管理與居民需求發展的不相適,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能力較為薄弱,群眾難以從基層黨組織的服務中滿足需求,得到實惠,從而造成群眾對基層黨組織的歸屬感、依賴感缺失。

三是基層黨組織服務效能相對滯后。隨著群眾服務需求日益增多,政府各項工作、社會各類矛盾、群眾各種訴求在基層高度集中,加之基層黨組織工作人手少,力量相對薄弱,使得基層黨組織這樣的“全能型”小政府事務多,責任重,壓力大,造成服務熱情下降,導致基層黨組織無暇將功能定位從管理轉到服務上來。基層黨組織由於待遇差、事務重、難留人,面臨基層干部隊伍年齡結構老化、業務能力不足的現狀,直接造成了部分基層黨組織仍習慣於用老經驗、老辦法、老套路抓工作,簡單認為就是搞幾場服務活動、組建幾支志願隊伍,缺乏目標性、連續性和系統性。同時,受原有管理方式的影響,基層黨組織過於注重行政過程、機構和程序,而忽視目標、項目和績效,造成為群眾服務中過於注重內部投入和工作程序,進而導致服務效能低下,群眾的訴求或掌握不了,或解決不了,群眾很難認同服務成效。

二、京口區踐行群眾路線、建強基層組織的實踐

近年來,京口區堅持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積極創新基層服務型黨建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機制。全區因地制宜部署,基層各有側重試點,形成了大市口街道服務型黨建、健康路街道為民黨建、正東路街道“八聯”共建、四牌樓街道社區黨建“兩網”服務模式等一批特色黨建服務品牌,打通了服務聯系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一)抓區域共建,形成一個承載力強的服務體系。一是創設“八聯”機制。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區域內各類組織為基礎、全體黨員為主體,結合街道、社區兩級“大黨委”制,充分整合機關、高校、兩新組織等社會資源,建立並完善了“組織聯合建立、黨員聯合管理、服務聯合參加、資源聯合利用、環境聯合治理、議事聯合推進、矛盾聯合化解、活動聯合舉辦”的“八聯”工作機制,形成了城鄉社區與駐區單位共駐共建的服務體系。二是深化結對共建。廣泛開展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 “結對共建”活動,在全區結成了200多對共建對子,把共建單位建成黨員義工的服務點、挂鉤幫扶的共建點、調查研究的聯系點,領導下訪的長駐點。同時積極聯系、爭取上級部門單位、周邊高校在社區設立工作站、服務點和社會實踐基地等,不斷充實社區服務力量。三是抓二級組織覆蓋。全區已建成區域性“兩新”組織聯合黨支部110個,“兩新”組織獨立黨支部200個,覆蓋企業866家,規模以上非公企業黨組織單獨組建率實現100%。突破傳統的黨組織設置形式,按照“地緣、業緣、趣緣”關系,組建了435個網格黨小組,積極創建“網格+黨小組+網格長+網格黨員志願者”的服務工作新機制,實現了黨組織的管理服務工作由條狀向網狀轉變。

(二)抓品牌創新,形成一批務實管用的服務載體。一是全面實施“兩網”治理服務模式。即在現實社會推行網格化管理,在社區范圍內按照一定地域和人口,把社區劃分為若干個網格,提高基層黨組織應對突發事件、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在虛擬社會開展網絡化服務,通過開通“網上居委會”, 積極探索信息化條件下服務居民群眾的新方法。目前,全區共建網格577個,“網上居(村)委會”65個,城市社區“兩網化”達100%,實現了“治理到門口,服務進家庭”的零距離對接。二是吹響“京口先鋒”黨員志願服務集結號。連續四年,組織動員1900多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參與志願服務活動。推動駐區高校51個院系與65個社區(村)結對,充實了基層志願服務的力量。各社區挂牌成立志願者服務站,完善了黨員志願服務的三級組織體系。推行社區(村)“5+2(輪值)”工作制度,保証雙休日居民事務正常受理和志願服務經常開展。三是開展“1+6”服務品牌創建。即每個街道黨工委有一個黨建服務品牌,另有6個以上社區形成黨建服務品牌。推動全區基層黨建工作在內容、形式、載體、機制等方面推陳出新,持續打造華潤社區135民主議事、桃花塢社區星光義工等一批過得硬、叫得響、推得開的黨建工作品牌。

(三)抓效能建設,形成一套以服務為導向的工作機制。一是制定服務規范。制訂出台了《服務型黨建工作規范》,就服務型黨建的服務內容、服務標准、工作流程、考核評價等制定了工作規范,共歸納總結出9大服務體系,36條服務事項和37項考核標准。二是實施績效考核。推行“事前、事中、事后”三階段考核評比法,即在事前,通過推行《黨組織書記年度服務目標承諾制》等,以制度督促基層干部履好職,盡好責。事中,全面推行首問負責制、服務錯時制、服務代理制等,提高服務意識和效率。事后,通過年度考核,星級評定,將考核評比結果與干部年終獎勵和評先挂鉤,獎勤罰懶。三是開展群眾評議。定期組織“兩代表一委員”對基層黨組織開展服務型黨建情況進行無記名測評,測評結果雙向反饋。

三、對踐行群眾路線、建強基層組織的思考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加強基層服務型組織建設,符合基層黨建工作科學化的總要求、總目標,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總抓手和主攻方向。下一步,可以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尋求突破:

一是要以鮮明工作導向強化服務理念。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必須要樹立鮮明的工作導向,使服務成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鮮明主題。要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服務意識,解決為誰服務的問題。服務理念決定服務態度、服務質量,是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基礎和前提。用好的導向來教育引導基層干部和黨員“願服務、懂服務、會服務”,顯得至關重要。要建立以服務績效和群眾認可度的評價導向。將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成效作為爭創“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和基層黨組織星級管理晉位升級的核心指標,完善機關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制度,提高群眾滿意度考評比重,切實增強群眾話語權,正確引導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扎根一線,做好服務群眾工作。要樹立以服務實績論英雄的用人導向。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黨員承諾踐諾制度,圍繞服務作出“先鋒承諾” ,努力培養服務型黨員、服務型干部,建設服務型領導班子。注重履諾結果的運用,把服務成效作為干部考核獎懲、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使他們真正把服務意識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把服務群眾的承諾落到實處,把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任務落到實處。

二是要以健全工作機制增強服務功能。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這是推動黨員干部與群眾保持最緊密、最經常的聯系,提供經常性、全方位服務的制度要求,也是開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要分類制訂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考評標准,突出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應建立起與自身特點相適應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工作機制。立足基層黨建發展趨勢和工作實際,應當著重抓好“四個一”的服務機制建設,即形成一個了解訴求—回應解決—績效評估的完整工作機制,一個基層骨干服務隊伍的選拔培養機制,一套適合本單位的走訪聯系和服務群眾的工作機制,一個以群眾滿意為標准的服務評價機制。最終,通過系統化、易操作的建章立制工作,實現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規范化、常態化和長效化,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

三是要以創新工作載體提升服務效能。圍繞群眾多樣化需求,堅持立足實際,盡力而為,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開展服務,才能貼近基層,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從京口區的實踐看,“兩網”(網格化+網絡化)黨建在聽民聲、解民憂、疏民怨、辦實事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是聯系服務群眾的有效載體,可以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內涵,並從四個方面加以完善和提升:完善組織體系,優化調整社區網格,組建好社區自治服務、街道基礎服務和區級專業服務三大服務團隊,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建設支撐體系,構建區、街道、社區三級社會治理服務信息平台,建立社區QQ群、微信、微博等開放平台,與群眾實現網上網下互動﹔健全工作體系,健全完善民情民意收集機制、惠民服務機制和街道、社區、網格三級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嚴格考核獎懲,從組織體系、建設標准、服務成效和社會效果四個方面入手,進一步夯實服務群眾的實際成效。

四是要以持續加大投入提供服務保障。必須的工作經費、便捷的服務平台,是基層黨組織開展服務的必備條件。這就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大對基層基礎工作的經費投入,建立健全以財政資金為主,各條口專項資金為輔,黨費為補充的經費保障機制,將城鄉社區工作經費、服務設施建設和管理經費、信息化經費、人員報酬、培訓經費等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並建立穩定的增長機制,保証基層黨組織有錢辦事。在服務陣地上,按照“服務區域最大化、辦公場所最小化、社會效益最優化”的原則,通過以獎代撥,整合使用等多種方式,加強各級綜合服務中心、黨員服務中心(站、點)建設,積極構建“15分鐘為民服務圈”,保障基層黨組織有錢辦事,基層黨員群眾有場所活動。

踐行群眾路線,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及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大力推進基層黨組織強化服務功能,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能力,完善服務保障,不斷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全面深化改革,建設蘇南現代化示范區提供堅強組織保証。

(作者系京口區委組織部副部長、京口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